正式进入电台录音室录制节目,杨宝忠一生中大概仅有三五次(据杨先生嫡孙、北京京剧院杨洪钧之说)。1959年中国唱片社邀请杨氏灌制《杨宝忠京胡独奏选》密纹唱片,杨宝忠与乐队人员(均是当时中国戏院实验剧团乐队)来到北京复兴门外2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院内的后楼录音室,用了两个半天的时间录制了碰碑、文昭关、空城计、大保国等戏片断及夜深沉、万年欢、哭皇天、正反八叉等曲牌。录制成的母带相当成功,每段录音经有关编辑监听“小样”,均无须更改,达到出版和播放效果,为世人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京剧器乐音响资料。
天津电台戏曲组正式邀请杨先生、杭子和先生、周子厚先生及乐队学生们录制京胡拉戏及曲牌节目是在1962年。根据当时录音记录上的记载,京胡杨宝忠、月琴李之祥、三弦魏国勇、板鼓杭子和(一部分是周子厚先生打的)、大锣白凤鸣、铙铂陶文录、小锣于学春。当时乐队阵容颇为齐整,伴奏效果严丝合缝。据天津电台戏曲组资深编辑王联生先生回忆:当时接杨先生一行的吉普车开到卫津路天津电台院内的老楼前,杨宝忠被学生搀下汽车时身穿笔挺中山服,外罩深色大衣,足上穿花格儿礼服呢棉鞋,那份干净、讲究透出大家风范!其间有人不小心踩到杨先生脚上,杨弯腰用手打摸了半天(好个干净的老头)。杨宝忠、杭子和一行进入第二间录音棚坐定后,按音响导演的意思调好了座位,以便录出最佳效果,经演奏试录后很成功,几曲京胡拉戏和京剧曲牌被永留人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