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专访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郭玮京剧知识

 2023-12-22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6月13日,青年演员郭玮在北京京剧院4层排练厅练功。摄影:纪敬   难忘   乡村戏台最招人   去年夏天的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广西行是郭玮最难忘的一次演出,她被观众的朴实和热情所震撼。青年演员少有下乡的机会,郭玮随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演员们,

6月13日 ,青年演员郭玮在北京京剧院4层排练厅练功。摄影:纪敬



  难忘

  乡村戏台最招人

  去年夏天的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广西行是郭玮最难忘的一次演出,她被观众的朴实和热情所震撼。青年演员少有下乡的机会,郭玮随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演员们 ,一起来到离南宁4个小时车程的偏远山区。晚上7:30开始演出,下午就有人拿着板凳占好了位置,可能是罕有文艺演出走进这偏僻的乡村,观众们格外热情 ,舞台前后左右都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村里的空地上临时搭设的简陋棚台,像旧时的“草台班子”。没有化妆间 ,只能在后台用布围起临时的换衣间。当时的广西潮湿闷热,演员们穿着厚重的戏服忍着酷暑,也享受着观众毫不吝惜的掌声与叫好。这不仅是京剧的魅力 ,更是舞台艺术带给人们所渴望的新鲜和热闹的文化氛围。

  自去年9月开始,北京京剧院“唱响之旅”全球巡演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台北、香港,等国内外近30个城市 ,完成了120场演出,30余场讲座和展览。郭玮参与了10场左右的演出 ,多是走进大中型城市。亦如所传 ,最难“难伺候”的是天津观众。

  6月9日晚在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上演的《龙凤呈祥》 ,饰演孙权之母的李派老旦赵葆秀演唱时 ,音响突然短路,台下的观众立马有了“反馈”的声音。天津观众懂戏,对戏曲演出的品质要求严格,不容一点瑕疵,能及时将情绪、意见、褒贬传递给演员,这种台上台下有效的呼应 ,给予演员很多帮助和警醒。天津之行,不只是郭玮 ,北京京剧院的“角儿”们都是抱着忐忑的心情,不敢有一丝懈怠。

  郭玮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孙尚香,要与赵葆秀、谭孝曾等大腕合作,每次郭玮都会被他们在舞台上透露出的成熟感、随心所欲、潇洒自如的强大气场感染。有压力,但更多的是收获。排练时,这些老师会将转身、走场、留词、站位等每个细节,都点拨到位。与大腕排练的时间少,郭玮主要是靠私下下功夫 ,不会看了录像就上台 ,绝对要找老师一点点抠戏 ,否则心里就不踏实。

  宣传

  重要的是领进门

  郭玮自认为嗓音不够粗厚,会被有些观众误认为程派味儿不浓,“什么是真正的程派”是郭玮这几年思考的问题。夸大、拉长、加重、加强 ,刻意地使用喉音和嗽音 ,一味地求粗求响 ,故意闷着嗓子,把声音憋粗 ,瓮声瓮气。那不是正宗的程派,是一种曲解的戏剧化的“程派腔”。其实 ,程派在演绎《玉堂春》、《龙凤呈祥》、《四郎探母》等老戏时,都是规规矩矩发音,不倒字、高腔、亮音、用气讲究。

  京剧入行的门槛高 ,欣赏京剧的门槛也不低。对于很多年轻人,别说区分流派 ,就连剧场都很少进。郭玮的师兄叶派小生李宏图曾说,京剧的普及得靠媒体的传播力度。郭玮也赞同这个说法 ,靠媒体的宣传把观众领进门 ,演员再去努力留住观众。

  以前不喜欢听相声的郭玮 ,就是因为媒体的宣传喜欢上了郭德纲的相声。几年前,老郭连续数日出现在每晚的北京电视台的文娱新闻里,频繁出镜引起了郭玮的注意,本对相声没有兴趣的她,开始试着听郭德纲的相声,慢慢就喜欢上了。

  郭玮觉得不喜欢京剧的人总会绕开戏曲频道 ,要是把有关京剧艺术及演员的信息夹杂在黄金档的新闻里 ,哪怕每天有5分钟熏陶观众,也会有人被京剧艺术的魅力所吸引。郭玮逮着机会就会招呼朋友去现场听京剧。在她的带动下,身边没接触过京剧的朋友也“被”感染喜欢上程派戏。

  老戏迷大多钟情传统剧目 ,当初郭玮与李宏图演出新编历史剧《蝶海情》时 ,台下几乎都是很少看戏的年轻观众。经过改编的新戏,有交响乐队伴奏 ,添加新颖唱腔,音乐好听,扮相时尚 ,布景灯光绮丽华贵。现代技术将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装扮得时尚靓丽。郭玮本人很认可新编、改编、现代戏等被老戏迷“不屑一顾”的新戏。她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四大名旦也是在继承了青衣王瑶卿的基础上创新出的流派。 

  坚持

  一直是“跟着戏走”

  过去的女人都会染指甲 ,尤其清宫的皇后、嫔妃,喜欢蓄指甲。演《坐宫》里的公主,郭玮就把指甲染红了,她一直是“跟着戏走”。程派代表作有《锁麟囊》、《荒山泪》等 ,给人们的印象总以悲情角色示人。郭玮也不止一次演到动情处流泪 ,还要把控情绪收放自如。保持重复演出时有激情 ,不断复制情感同时有所超越 ,是舞台艺术的魅力,更是演员的功底。

  在戏校学戏的9年很苦,劈叉、下腰、扳腿、喊嗓……11岁的郭玮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李文敏。李文敏教学严格,经过她调教出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四功”唱、念、做、打都没有毛病。基本功学扎实了,才能接着学流派。郭玮的身材、扮相、嗓子 ,活脱的“小杜近芳”适合学梅派。但是李文敏老师发现郭玮有灵气,也就将她留在身边学习程派。由于个人条件好,郭玮学着程派 ,同时还学着刀马戏和昆曲。

  与郭玮同时入学的北京戏校90班有几十人 ,一边学一边往下刷 ,不合格的学生随时会被劝退。能坚持到最后 ,且被京剧院挑走的学生更是少数。郭玮说 ,现在北京已经少有优秀的尚派演员,戏校里就招不到合适的学生。尚派近于武旦,既要有好武功 ,又要求嗓子好能唱高音 ,两者兼备的人才几乎没有。没有稳定的继承,这个流派也就少人问津了。

  面对当今社会的很多诱惑,年轻人浮躁没有恒心,大批戏曲演员中途退出,经过百般锤炼后能够站在舞台上成“角儿”的凤毛麟角。郭玮对记者说 ,都说 “戏保人”,也需“人保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chu/92254.html

标签:京剧知识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35秒, 内存占用352.18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