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京剧 齐淑芳:让京剧在美国扎根京剧艺术

 2023-12-22  阅读 56  评论 0

摘要:齐淑英版“穆桂英”英姿飒爽(刘洪洋 摄) 提到齐淑芳,很多戏迷朋友都会想起样板戏时代风靡全国的《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她文武俱佳,功底深厚,曾被梅兰芳大师称赞为“后起之秀”。上世纪80年代,她移居美国纽约,创立了齐淑芳京剧团,开

齐淑英版“穆桂英”英姿飒爽(刘洪洋 摄)

        提到齐淑芳,很多戏迷朋友都会想起样板戏时代风靡全国的《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她文武俱佳 ,功底深厚,曾被梅兰芳大师称赞为“后起之秀”。上世纪80年代,她移居美国纽约,创立了齐淑芳京剧团,开始了在海外的京剧表演和传播,成为海外第一个专业的京剧团体。近日,齐淑芳京剧团在湖北剧院亮相,带来了两出精彩的折子戏《三岔口》和《拾玉镯》。这两出戏唱腔不多,但非常强调身段和做功 ,让观众们很为美国演员捏把汗。

        《三岔口》没有念白 ,完全靠演员的肢体呈现。剧中的两位演员在生活中是一对母子,45岁的妈妈扮演的任堂惠 ,不仅眼神犀利,跃上桌面的身手也十分利索。儿子饰演的刘利华出场,先是小心四顾 ,然后用单刀的刀尖轻轻撬开门锁,一个小小的细节引来掌声雷动。和以往中国演员的表演相比 ,母子两人四处摸索的身段有模有样,但眼神更加夸张 ,每次触碰到对方时大惊失色的表情都能引爆台下的笑声。当他们双手对握开打同时进退时 ,观众才看出些许不一样:“有点京剧的味道,但又有点像探戈!”

         随后上演的《拾玉镯》更有谐趣。斯黛芬妮·威林扮演的孙玉娇,一出场就扯着小花褂的下摆,模仿出喂鸡的动作 ,还不断发出“咕咕咕”唤鸡的声音,有点怪异的腔调让观众们又乐了。不过她却不慌不忙地拿起了绣花针 ,穿针、引线、咬掉线头、勒线,一连串细腻的动作一气呵成,煞有介事的样子让台下观众乐开了花。漂亮书生傅朋一出场 ,张口就来了一句英文:“HI,MISS!”全场都轰动了。

        两人借着手中的玉镯你来我往 ,流利地用英文讲着对白,台下一位老戏迷开怀大笑:“蛮好玩呢 ,第一次听见用英文唱戏 ,我晓得他们要说么事,但是就听懂了一句"NO"!”

        73岁的徐德箴原是武汉市京剧院的琴师 ,他评价,几位外国演员的做功略显粗糙 ,但意思到了,“已经很不容易了!看得出来,他们下了很大的工夫。用英文唱戏很新鲜 ,虽然英文唱词听起来没有中文流畅,但是要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京剧 ,他们的这种方式可能更有市场!”

        对于更多戏迷来说 ,外国演员的表演只是一道前菜 ,他们来看戏的目的是为了齐淑芳。下半场 ,年近七十的齐淑芳披挂上阵,再现当年经典《杨门女将》。未见其人,劈空一句“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 ,瞬间就被掌声淹没。一个亮相 ,就有戏迷叫好:“还是英气十足!”探谷、大战、凯旋 ,大段的高难度出手让全场好声连连:“七十了还照打不误,出手又稳又扎实 ,腔还是这么高,跟当年一样够味儿!”

        开锣前的后台 ,齐淑芳紧紧握住一位老人的手,一脸惊喜:“几十年没见了,这次可算是看见你了!”这位老师是我市楚剧院退休演员江家华 ,她的丈夫和齐淑芳的嫂子、中国著名京剧武旦张美娟曾有同窗之谊。两位故友重逢,也揭开了齐淑芳和武汉一段久远的缘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齐淑芳就多次来汉演出 ,和江家华同游江城。那时候,齐淑芳最爱到中原电影院一家餐厅吃西餐,几乎每次来都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陈伯华去上海演出,齐淑芳看了陈伯华的《柜中缘》、《二度梅》 ,就动了心思。“她演的小姑娘 ,表演太好了,我当时就想,京剧汉剧不分家 ,我能不能跟她学这段戏?”1983年,齐淑芳专程来汉,经江家华引荐,和陈伯华见面。“陈大师人特别好,她不仅自己来了 ,还带着乐队到我住的地方来教我,而且是毫无保留 ,非常无私。”学完这段戏,齐淑芳还特意在武汉公演了这个剧目 ,很受捧 ,“戏迷们都说,以前夸我的嗓子好,现在的表演更有味道了。”

        这次访汉,齐淑芳也跟陈伯华联系上了。不过由于演出、排练日程和医院的探访时间冲突 ,她没来得及去探望:“听说老人家住院了 ,我很担心。我祝福她身体健康 ,也希望下次来武汉能有时间跟她见面。”

        上世纪80年代末期 ,齐淑芳移居美国,开始试着在美国人中间推广京剧。“刚开始他们根本不知道京剧是什么 ,对中国也了解得很少,我们只能靠演出,一场一场地告诉他们 ,京剧是这么回事儿。”齐淑芳回忆,刚开始看到演员们“大打出手” ,下面的美国观众全都大喊:“BE CAREFUL!(小心点)!”美国观众也常常猜她的年龄:“看我的身手 ,好多观众猜我20多岁 ,一看到我卸妆的样子就大吃一惊!”

        从武戏开始 ,齐淑芳让美国观众渐渐认识了京剧。而后,她又别出心裁地将京剧的念白、唱词都翻译成了英文。“虽然台词改成了英文 ,但唱的还是京剧的韵律 ,这样外国友人更容易接受 ,京剧也更容易被推广。”经过20多年的发展 ,齐淑芳京剧团不仅吸引了众多华人观众,也招收到不少“洋学生”。“在《三岔口》里扮演"任堂惠"的妈妈 ,原来是瑜伽教练,因为她的影响,儿子也喜欢上了京剧。”

        如今 ,齐淑芳京剧团每年都在美国各州的大、中、小学及剧场进行近百场的演出及讲课,还定期在大剧场举办大型演出。2001年,齐淑芳创办了美国京剧艺术节 ,已经坚持了11届。2003年 ,齐淑芳京剧团还将全本的《杨门女将》带到了百老汇的舞台上。“这是继梅兰芳之后,中国京剧第二次登上百老汇舞台 ,也是第一次全部由华人担纲的剧目在百老汇登台。”齐淑芳说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京剧、爱上京剧,“京剧能在国外扎根 ,这就是魅力!”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chu/91321.html

标签:京剧艺术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2秒, 内存占用351.99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