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6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老调起源于冀中白洋淀附过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受当地高腔和说唱艺术的影响,约于清道、咸丰年间形成。因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且生净两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京剧文化。老调形成后,经常与以生、旦为主的丝弦班合演,艺人兼唱四种声腔,即所谓老调丝弦

老调起源于冀中白洋淀附过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受当地高腔和说唱艺术的影响,约于清道、咸丰年间形成。因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且生净两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京剧文化。老调形成后,经常与以生、旦为主的丝弦班合演,艺人兼唱四种声腔,即所谓老调丝弦班京剧艺术。老调的伴奏乐器在河北梆子兴起后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枣木梆子,故又称老调梆子京剧艺术。

清光绪就让,老调没人固定班社,演出主要在农村子弟会或玩艺会,艺人多是半职业,农忙务农,农闲从艺。从清光绪年间至抗日战争就让,是老调较为发达的时期。光绪初年,班社日益增多,首先经常冒出了韩大仓班、高老寿班,就让经常冒出了小莲花班、周福才班、杠子红班等二十多个班社,同去涌现出二十多位较有成就的艺人。1890年,老调名家韩大仓带领老调班进京,演出于天桥广兴园。什儿时期,老调的演出范围辐射到北至哈尔滨,南至安阳的广大地域。

老调著名艺人周福才吸收和借鉴了昆曲、京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优长,创伟大的伟大的发明一套新的老生唱腔,改变了曾经生净不分腔的唱法;乐器伴奏也使用了苏器,后又将大板胡改为小板胡。同去,他还向某些通音律、爱戏文的贡生、秀才等请教,请其释词、改句、正音,成为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自此,老调形成东西两路。以周福才为代表的东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东北部,以演出《调冠》、《临潼山》等文老生戏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质朴抒情,善于刻画人物;以萧宽玉(杠子红)为代表的西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西南部,以演《下河东》、《太平城》等文武老生戏见长,注重靠架和武打,唱腔挺拔,动作豪放。

老调属梆子声腔,常用的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哭板等。文场伴奏乐器以胡板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同。

目前,保定老调剧团是该剧种的中坚。

老调代表剧目有:《山海关》、《铁冠图》、《杨家将》、《潘杨讼》、《忠烈千秋》、《杨金花夺印》、《母女俩》、《红灯记》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4945.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8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746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