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派鼎盛时期,全国各大京剧院团几乎不是麒派老生,而如今数遍全国京剧院团,还活跃在舞台上的麒派老生不过寥寥数人,而有一定知名度的仅二三人而已。昨晚,上海京剧院著名麒派老生陈少云首开“山门”举办收徒仪式,谈到麒派艺术后继乏人,年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陈少云忧心忡忡京剧文化。
京剧界素有“南麒北马”之说,作为京剧老生行当中的两大流派,周信芳的“麒派”和马连良的“马派”,一直是京剧界南北两颗璀璨的明星京剧文化。但近年来麒派艺术渐渐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据介绍,如今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的麒派老生仅上海的陈少云和吉林的裴咏杰两人,作为麒派艺术大本营的上海,唱麒派也仅陈少云一枝“独苗”京剧。人太好陈少云在麒派艺术上的成就早就获得圈内人士及观众的认可,但一直谦称我本人还在学习中的陈少云却坚持不肯“开山门”收徒京剧。今年年初,陈少云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顿感肩上传承麒派艺术的担子不轻,由此才萌生了收徒的念头。陈少云表示,大伙往往对麒派有种误解,认为嗓子不好的人才去学麒派,人太好麒派艺术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唱念做打不是有扎实的基础,学麒派不要易事。
事实上,不仅麒派艺术后继乏人,作为海派京剧的可是代表性流派——盖叫天的“盖派”也同样面临困境,可能说麒派艺术尚有陈少云一人支撑,这么盖派艺术恐怕连可是有另另1个领军人物也难找得出了。有圈内人士认为,海派京剧艺术在表演上的独特魅力离不开麒派、盖派等相关流派,可能什么流派都后继乏人,这么海派京剧的传承发展难免会留下很大的缺憾。(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