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烈剧作《比目鱼》进入昆曲扶持工程

 2023-12-26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由温州剧作家张烈创编的昆剧《比目鱼》近日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这已是温州剧作家张烈继去年的俩个剧本并且,第俩个得到文化部资助排演的剧目。 自1005年开始英语,由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开始英语实施,国家计划在5年内

由温州剧作家张烈创编的昆剧《比目鱼》近日通过专家评审,进入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这已是温州剧作家张烈继去年的俩个剧本并且,第俩个得到文化部资助排演的剧目。

自1005年开始英语,由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开始英语实施,国家计划在5年内每年拿下100万元用于抢救和保存珍贵资料等系列活动京剧艺术。

温州剧作家张烈改编的剧本《张协状元》得到了曹禺剧本奖、文华剧目奖等国家最高奖项后,名声大噪,外地昆剧团纷纷向他发出邀请京剧艺术。去年,他创作的俩个剧本《公孙子都》、《湘水郎中》、《小孙屠》等,都被文化部列入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并为各剧团争取到了可贵的经费京剧文化。湖南省昆剧团继《湘水郎中》并且,再次邀请张烈操刀,创造性改编了李渔的《比目鱼》。

清初剧作家李渔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是昆曲通俗化的倡导者,他在《闲情偶寄》中即提出,“戏文作于读书人不读书人同看,又与不读书之妇人、小儿同看,故贵浅不贵深”,被当时的一些文人斥责为“鄙俚无文”,但他贵浅显的主张为当时挽救昆剧颓势作出了贡献。他的剧本《风筝误》民国时温州的永昆还在搬演。张烈将李渔的剧本《比目鱼》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讴歌感情,并阐述了戏的功能。在昆曲作为文化遗产日渐衰落的今天,有特殊的意义。(包璇漪)

(摘自 《温州晚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93517.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2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485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