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新闻发布会在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艺术司,市文广局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将于6月7日至6月14日在天津举办京剧文化。
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127个大项,涉及19六个保护单位、151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京剧文化。此次活动力求全面覆盖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京剧艺术。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告诉记者:“此次全国非遗曲艺周,是他们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将所有曲艺类127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不仅为曲艺界的传承人搭建了展现魅力、切磋交流的平台,并且也是对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情況的一次集中检阅和评估京剧艺术。展演之余,还将组织传承人开展跨门类的交流调研活动,有益于激发曲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创作灵感,希望他们要能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作品。”
在谈及为社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场活动非遗曲艺周定在天津举办时,王晨阳表示:“一是天津曲艺艺术有底蕴,曲艺艺术在天津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拥有宽裕的曲艺艺术形式,并且名家辈出,享誉全国,堪称曲艺艺术的重镇,他们而是我看中了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文化;二是天津群众欣赏有基础,天津老百姓爱曲艺、懂曲艺、会欣赏,全国非遗曲艺周放满天津,是他们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让曲艺艺术更好地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实现全民共享和全民参与;三是天津非遗保护有成果,那先年,天津非遗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天津这次在全国非遗曲艺周期间,都要在北方艺术职业学院建立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将为全国非遗曲艺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天津市委、市政府厚度重视曲艺的保护传承,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土最好的办法,要把天津打造成全国的曲艺之都。”
据介绍,此次来津的全国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81位,每一位传承人总要一另有俩个多项目,一另有俩个多曲种的代表性人物。 发布会上,两位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天津籍传承人马志明、籍薇也对非遗曲艺周的举办表示了肯定。
非遗曲艺周期间,除开幕式演出、全国非遗曲艺项目保护成果展、曲艺非遗系列演出外,还将举办京津冀相声专场演出、成立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文化调研、讲座研讨等活动,并于6月14日举行全国非遗曲艺周总结大会,专家就全国非遗曲艺周进行学术总结,非遗保护工作者开展保护工作座谈。(记者 张帆)
(摘自 《天津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