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是地道的北方戏,也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方诸侯”,还是唯一以“河北”冠名的地方剧种,号称“省剧”或“燕赵家乡戏”。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河北梆子就承袭了许多慷慨悲歌的文化格调京剧艺术。清康熙年间,陕西梆子、山西梆子传入河北,我想要它们落地生根后,却脱胎换骨,好快换上了河北的声腔韵调,有一个全新的剧种终于粉墨登场京剧。
河北梆子成形后,光绪初年便进入第有一个黄金时期。一时间,名角辈出,风云际会,响九霄、崔灵芝、小香水、秦凤云、贾桂兰、刘香玉、金宝环等,倾倒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据说,东光人荀慧生、高阳人盖叫天、南宫人尚小云等,早年都曾唱过河北梆子。剧目也浩如烟海,仅“手抄本”都有五百多。
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进入全盛时期,剧目从历史题材转为关注现实,舞台艺术锐意改革,河北梆子活力倍增,出落得明朗、刚劲、华丽、委婉,在京津冀鲁豫等地区,广受欢迎,甚至波及东北三省以及俄罗斯和蒙古国。
早年曾有京梆子、直隶梆子、卫(天津卫)梆子之说,1952年,统称“河北梆子”。唱念以北京语为基础,脚色行当分类及其表演程式,与京剧大体相同。唱腔板式有慢板、二六、流水、尖板、哭板……板胡、笛笙和打击乐器密切配合,听来苍劲悲凉、慷慨激越。
如今,京津地区仍是河北梆子的艺术重镇,石家庄则占尽人和、地利之便。省会著名的河北梆子演员裴艳玲、张惠云、齐花坦等,深受观众喜爱,《宝莲灯》、《哪吒》、《钟馗》、《杜十娘》、《陈三两》、《南北合》、《窦娥冤》、《蝴蝶杯》以及现代戏《杜鹃山》、《龙江颂》……也脍炙人口,久演不衰。(张继合)
(摘自 《河北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