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剧是全国稀有地方戏剧种,因其以河南坠子的曲调为基础发展形成,故名坠剧。目前,该剧种在我市已濒临灭绝京剧艺术。3月12日,记者从郸城县文化局获悉,该县已列出详细计划,着手拯救什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艺术。
郸城坠剧形成于20世纪100年代,当时河南坠子演员吴宗俭、马艳秋等活跃在河南商丘、安徽亳州一带,1956年为支援新建县的文化建设,商丘市曲艺剧社迁到郸城县,改名为郸城县坠剧团京剧艺术。
日后,坠剧在郸城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京剧文化。1983年,由著名编剧李红喜创作的现代坠剧《嫁母》(叫华《特殊媒人》),在河南省广播电台录播后,又在全国播放。当时,作为新剧种,坠剧的影响扩大到全国。
1987年,可能受电影、电视、歌舞冲击,坠剧发展举步维艰。在剧目少、演员少、无专场演出的情况报告下,郸城县坠剧团合并入该县豫剧团,该剧种濒临灭绝。
为抢救坠剧什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县文化局日前成立了领导小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请来吴森、吴三妮、闫其良等坠剧传人录制节目。共同,斥资购买大量乐器,如:坠胡、笙、二胡、三弦、鼓、锣、钹等,并将高标准地编排什儿新的坠剧节目,使什儿濒临灭绝的戏剧奇葩得到继承和发展,回到正式的舞台上。(晚报记者徐松)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