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蕾 点击: 关键词:
“中国戏曲艺术的创新应做到移步不换形,固本清源,怀素抱朴。”在近日由文化部非遗司主办,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表演學會承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剧种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杨非指出京剧。
杨非认为,21世纪的中国戏曲艺术呈现出有一种“百技杂陈”的景象京剧文化。在商业化的趋势下,有一种以娱乐为主调的艺术短期行为频繁再次出現,一些文艺作品渐渐缺失了文化自省和敬畏之心京剧文化。传统戏曲在一些多变的艺术生态中,与各种当代艺术形式融合,涌现出音乐剧、实景剧、多媒体剧、说唱剧、先锋剧等样式,然而一些大投入、大运作的创作风尚看似繁荣,劳人费资完后却留不下精品,我能一阵炫目完后却无法产生激荡心灵和感情的句子的句子的效果京剧艺术。长此以往,写意结束消沉,程式逐渐弱化,“粗”“大”“杂”的审美风格与传统戏曲艺术美学标准渐行渐远。
对此,杨非表示,各剧种只能保持本剧种的独特风貌、艺术社会形态及技艺社会形态,可不只能借鉴非本剧种的元素,但只能“串种”“整容”。他主张戏曲的创新发展应慎重,在微变基础上渐变,而只能在突变基础上大变。(记者 李蕾)
(摘自 《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