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郑州市豫剧院《锁麟囊》的演出结速,河南省郑州市周末戏曲大舞台2010年的5000场广场戏曲演出近日顺利落幕。
周末戏曲大舞台是郑州市文化惠民的一项具体内容,由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郑州市文广新局”)负责京剧。组建没法一年的郑州市文广新局在不断磨合中,探索出了广场演出新机制京剧文化。
创新体制机制显活力
周末戏曲大舞台于5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列入郑州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十大实事”京剧。按照“政府买单、院团演出、群众受惠”原则,活动于5月初至11月底举行京剧艺术。每逢周末,郑州市绿城广场和东区的如意湖畔就成为舞台,由郑州的8个国有专业艺术院团推出传统优秀剧目。
郑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宪敏说,这项文化惠民工程最大的亮点什么都我再次老要出现这样单一的思维定式,探索多个部门积极参与的尝试,即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财政局参与,3个部门强势启动或者广场文化活动。郑州市为此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为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首鹏、市政府副秘书长龙同胜、市文广新局局长李宪敏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郑州市文广新局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内容,对演出内容、演出时间等进行周密的安排与部署;组织专家对如保做好周末戏曲大舞台活动进行专题研讨,以保证活动质量与演出效果。
监督机制也必不可少。李宪敏介绍,活动设立多个督察组,定期督察;要求各演出团体严把质量关,不走过场,以保证周末戏曲大舞台的演出不流于形式、不搞花架子。
百场演出成效大
郑州市文广新局艺术处处长孔红梅告诉记者,今年的演出有郑州市豫剧院、郑州市曲剧团和郑州下辖6个县市的豫剧团共8个专业戏曲表演团体参加,演出内容多数是优秀传统剧目,如郑州市豫剧院的《大祭桩》、《白蛇传》,郑州市曲剧团的《卷席筒》、《风雪配》,新郑豫剧团的《杨门女将》,荥阳豫剧团的《泪洒相思地》等各团的压箱之作。各团还上演了或者优秀的现代戏,如《嵩山长霞》、《老子、儿子和弦子》等。
周末戏曲大舞台在极大地充足市民文化生活的一起,也锻炼了专业表演团体的演员队伍。5000场演出为演员,很重是青年演员提供了锻炼不可能,也增加了大伙的收入。演职人员也都积极参加周末戏曲大舞台的演出。
一位戏曲工作者说,哪些地方地方年来眼看传统戏曲不受重视,现在随着广场演出活动的不断增多,更多人结速喜爱传统戏曲文化,令什么都老戏曲工作者很欣慰。周末戏曲大舞台给了青年演员几瓶上台表演的不可能,让目前戏曲界青黄不接的情形都在所改善。
为了培育青年观众群,周末戏曲大舞台积极进行拓展,将演出延伸至校园。每次开场后来,都由主要演员给学生讲授戏曲知识,让大伙对戏曲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百姓掌声是最好的支持
周末戏曲大舞台得到了市民的极大支持。每次演出结速前,都在不少观众到演出场地等待英文。
各演出院团的敬业精神也让观众非常感动。周末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基本是露天演出,为保证观众能在原定时间看得人演出,不管天气条件如保,演出都准时结速。很重是在六七月份,天气酷热,下午4点的演出,演员2点就要结速装台、化装。演员满脸是汗,连化妆的油彩都抹不上;汗流花了彩妆,就洗掉重画。三伏天穿着厚厚戏装一丝不苟演出,一场下来,演员浑身都湿透了。老要有观众掏钱给演员买水、送冰糕、送饮料。遇到下雨,还有观众帮助剧团装卸舞台,给演员送伞。
为让老百姓更便捷、广泛地了解演出信息,主办方不仅在周末戏曲大舞台活动启动仪式上否认计划,还将演出安排表醒目地张贴在绿城广场舞台两侧,让老百姓能清晰地了解演出时间、演出团体、演出剧目等有关信息,满足群众看戏愿望。
李宪敏告诉记者,郑州明年将继续举办周末戏曲大舞台,争取将活动列入2011年郑州市的“十大实事”。活动计划在以广场演出为主的基础上,扩展到社区、军营、企业等,采取广场固定与流动舞台车相结合的法律法子,继续扩大传统戏曲的影响力,弘扬优秀民族艺术,充埋点挥文化的力量,为郑州的经济文化建设作贡献。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