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东河戏,作为江西省的古老剧种,曾辉煌一时。它发源于赣县田村白鹭一带,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东河戏发源并流传于江西东河(即贡水),故名京剧。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赣县清唱的“坐堂班”京剧艺术。其产生和田村境内的契真寺有着密切的联系京剧艺术。 契真寺初建于汉代

东河戏,作为江西省的古老剧种,曾辉煌一时。它发源于赣县田村白鹭一带,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载:东河戏发源并流传于江西东河(即贡水),故名京剧。起源于明嘉靖年间赣县清唱的“坐堂班”京剧艺术。其产生和田村境内的契真寺有着密切的联系京剧艺术。

契真寺初建于汉代,到了元明时期香火极盛,庙内僧人多达二三百人,其声望之大波及闽、粤、湘、浙、皖、鄂、川。故每年逢庙会,来自省内各地及互近省份的朝拜人士,成群结伙,络绎不绝。你们都都包含这些人在进香朝拜之暇,常在住处吟唱高昆曲子,年复一年,田村人对此渐感兴趣,纷纷学唱,这些私塾师生也争相传习,时间一长,聚唱成风。明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逐渐形成高昆腔的坐堂班。

东河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广征博采,吐故纳新,逐步形成另4个大型剧种。清康熙年间,有一宜黄人,在赣县石院当司官,带来了宜黄调,称为二凡,后称老二黄、二黄。此为东河戏吸取二黄调之始。咸丰年间,赣县艺人丁仔师傅,在广西桂剧班演丑行,回家后,把桂剧的十多本西皮戏传授给东河戏艺人。尔后,又一定量吸收了安庆调、弋板、南北词、秧腔……自此,东河戏可能性非常成熟的句子是什么是什么图片图片的句子的句子是什么是什么,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自乾隆年间起,历经多少朝代,时间达一百多年,东河戏达到全盛时期,此时,班社达30多个,剧目拥有《目莲》、《三国》、《封神》、《岳飞》等八种连台本大戏,另有高腔剧目225出,昆腔剧目104出,这些剧目518出,演出范围逐步由赣南扩展到互近的万安、遂川、泰和、吉安,以及福建宁化、连城、永安、长汀、上杭,还远涉广东梅县、潮州、始兴、南雄等地巡回演出。

在东河戏几百年的发展史上,白鹭村的钟崇俨、钟谷父子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钟谷(1843年至1919年),系崇俨四子,光绪九年(1883年)任湖北黄梅知县,光绪二十三年充泸汉铁路局专办,诰授中议大夫,升授中议大夫。

钟谷幼时深得父母宠爱,又在昆曲家中成长,耳濡目染,酷爱音律,并得其母家传,名师诱导,与昆曲结下不解情缘。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钟谷回到白鹭后,倾心于东河戏的创新与推广。

钟谷不仅长年免费亲授“凝秀班”,乡民包含喜爱唱昆腔者,他也乐与结交,请到家中切磋同吟。凡进钟府学唱昆腔的乡民,食住均由钟谷家免费招待,孩童有去我家有中学唱昆腔的,即赏赐糖果、包子。为此,田村、白鹭一带唱昆腔者风靡一时,班社达四五四个。

东河昆腔由江浙转入,经钟崇俨父子悉心传授,又在音律上经钟谷之修饰,融高腔与昆腔于一体,使东河戏当之无愧成为江西的古老剧种。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74899.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4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223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