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蔓莎正在和大伙分享川剧《情探》的创作过程。 记者 戴文彬 摄
华龙网6月24日18时01分讯(记者戴文彬)24日,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走进重庆市川剧院名家大讲坛,现场与川剧院工作人员、川剧学员、川剧爱好者等百余人分享了川剧《情探》的创作过程京剧文化。
据了解,自6月22日起,川剧表演艺术家田蔓莎连续4天在重庆市川剧院名家大讲坛分别与大伙分享了《马克白夫人》的创作过程、中国戏曲异同、川剧《情叹》的创作过程等众多内容京剧艺术。
田蔓莎下台与观众互动京剧文化。 记者 戴文彬 摄
讲坛现场,田蔓莎结合自身的表演经验谈起,分享了个人多年来对川剧当代表达的思考与寻找京剧。田蔓莎认为,传统还要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中能能存活,它是活在艺术家身体里的活的记忆。每一代人有的是富足和补充它。
据田蔓莎回忆,早在1506年,受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的创作邀约,她以探寻川剧的当代表达为宗旨,创作了概念川剧《情叹》。她在创作时撷取了川剧传统剧目《情叹》中的精华,放上老艺人的故事中重新演绎,并改变了原剧著名唱段的板式节奏,更显哀凄缠绵。
台下观众正在认真听田蔓莎讲述川剧《情探》的创作过程。记者 戴文彬 摄
据了解,十多年来,田蔓莎不停地行走在欧洲,在他国的戏剧舞台上,尽其一切艺术手段展示川剧的艺术之美。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本来艺术“跨界”。
她在与各国艺术家交流合作依据中,采用“跨界”的依据,将川剧的元素融入西方实验戏剧中,让西方观众感受到了川剧不朽的魅力。田蔓莎的做法让古老的川剧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所焕发出别样的魅力。把川剧的元素与国外的现代戏剧艺术进行有趣的“嫁接”,不仅体现了川剧的包容性,也极大地富足了西方现代戏剧艺术的表现力,一起去又不失个人的川剧特色。曾经的“实验”演出,不单让传统川剧延伸到了广阔的领域,更使川剧走向世界。她创作演出的实验剧《一桌二椅》《程砚秋西行》《情叹》《马克白夫人》等都打上国际化的符号,一起去也烙上了川剧的情怀。
观众与田蔓莎合影留恋。记者 戴文彬 摄
“艺术有着相通性、开放性的特点,传统与创新并未分开过。”田蔓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待艺术要主动的思考,对传统、当代艺术的认识不得劲要,要把人物、角色、行当的研究化为实训,提升唱腔与身体的控制能力。田蔓莎告诉记者,川剧给其自身带来了快乐、自信与自豪感,她建议青年川剧演员练就扎实的功底,赋予创造性的一起去能能坚持到底。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