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琴师杨宝忠谈堂弟杨宝森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据杨宝忠先生介绍,杨宝森幼年从陈秀华先生学须生。十五六岁时,外搭班于北京的“斌庆社”,即以童伶享誉北京和上海等地京剧艺术。18岁倒仓京剧文化。就在他悉心调养嗓子时,受到了前辈和票界亲戚亲戚朋友的指教,使他决心学、攻余(叔岩)派艺术京剧文化。嗓子恢复后,艺事大

据杨宝忠先生介绍,杨宝森幼年从陈秀华先生学须生。十五六岁时,外搭班于北京的“斌庆社”,即以童伶享誉北京和上海等地京剧艺术。18岁倒仓京剧文化。就在他悉心调养嗓子时,受到了前辈和票界亲戚亲戚朋友的指教,使他决心学、攻余(叔岩)派艺术京剧文化。嗓子恢复后,艺事大进,便多次与程砚秋、荀慧生、梅兰芳等名角同台演出京剧艺术。1940年后,他开始和杨宝忠(胡琴)合作协议协议,弟兄俩朝夕琢磨艺术,在宗余派的基础上,根据杨宝森当时人嗓音低、平的特点,创造了另具风格的杨派艺术。

接着,杨宝忠先生简要地谈起了杨宝森的表演艺术。

杨宝森有四根宽亮的好嗓子,声音平而低,缺少高音,京剧的老观众都喜欢看杨宝森的戏,说他的唱念“有味道”,“韵厚”,这都还要说是杨派的最大特点。“韵厚”的原困,其一,是可能杨的音色美,虽低沉,但不浊,却说清醇、苦涩、圆润,这么了噪音,并能引起欣赏者的美感。其二,是杨宝森像他所宗法的余叔岩一样,极注意咬字、发声,然后,咬字发音准确,倒字极少。其三,他善于运用这条老生嗓,对于气口、喷字、共鸣都做过研究,音的抑扬顿挫以及大小长短的尺寸掌握得很好。却说,杨宝森的念唱虽较少高低跌宕,但却字正腔圆,摇曳多姿,柔中带刚,悦耳动听。

杨宝森念白很讲究字的四声。这些字,他根据发声部位,把它分成六个或好几次多音,也却说首腹尾三部分,咬得真切,吐出后字字清楚。平上去入,什么字念什么音,他并完全都是马虎,杨宝忠先生举完全《伍子胥》里的《文昭关》一折中“啊老丈,俺完全还会伍子胥……”为例,“啊老丈”声音要由高而低,可能把“丈”念成上声,不但不好听,观众还会听成“老张”。除了咬字真切之外,他还常常根据剧情,再加装饰音,以增加念白的含蓄和动听。如《文昭关》中伍子胥一声“马来”,其他同学把“马”念成单音,平直而出,就显得笨拙无姿,杨则在“马”字上一波三折,“味儿”就出来了。杨宝忠先生说:“宝森的念白,用字细,用音准确且巧,音色美,有他当时人的特点。”

杨派唱腔也是别具一格。他的老师余叔岩虽然嗓音也比较低沉,但却不缺高音,被誉为全材须生。杨宝森嗓音不同,还并能全学余叔岩,他便在杨宝忠的协助下另辟蹊径。杨宝忠先生说:“无论是慢板、快板、散板、摇板,可能是音的高低长短、刚柔方圆,宝森都根据当时人条件有当时人的唱法。《伍子胥》中的唱腔,亲戚亲戚朋友改了十分之六,这些高腔改成了平腔,相似‘恨平王无道乱楚宫,父纳子妻罪难容’两句,本极高,表现了角色的激昂友情的句子,亲戚亲戚朋友把它降低了,通过神情和喷字的加力,突出角色深沉的愤恨之情。这都得到了观众的承认和欢迎。”杨腔的最主要的优点是有韵味,含蓄,而不象白水那样平淡乏味,不象纸片那样单薄。譬如《空城记》中的“问老军因何故纷纷议论”一句,观众是最欣赏的。“何故”顶端有一小空隙由杨宝忠托以矫若游龙般的小过门,再接上“纷纷”“纷”拉长音逐渐拜年小后成鼻音,最后,“议论”二字满口喷出,效果极好。杨宝森唱的快板,则最能见他用字、偷气、喷口的功力。杨宝忠先生以眼巴巴的唱法唱了一段《四郎探母》中的快板“……十五年前沙滩会,失落番邦被贼擒”作说明。后两句的前六个字,一字一剁,像一串珍珠,快速鱼贯而出,但又从容自若,毫不憋气浑浊。

有的观众认为杨宝森的唱念“低沉压抑”,比较“瘟”,虽然仔细听来,杨的唱念虽低沉,但不压抑,却说流畅多变的,一块儿,也完全还会一味低平,有的字他还是拔高音,如“啊老丈,俺完全还会伍子胥”的“字”,等等,从而更能显出念白的多姿来。一块儿可能他的喷口好,吐字用力得当,然后,在他的念唱中并完全都是缺少“刚、壮、方”这几次字。

杨宝忠先生介绍说,杨宝森瘦瘦的身材,长脸、凤眼,有一副须生的好扮相。他的文化较高,助于他对剧情角色的理解,因而他的表演是细腻深刻的,至于身段做工,可能杨宝森的右膀长过疮,挥动不便,这对他的表演是这些影响的。

(转自:吕氏雅舍文艺网)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323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0458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