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当年“山东省立剧院”亲历者

 2023-12-25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1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现当代文化艺术大伙的名字,让他想到大伙都曾与济南有过密切的关系吗?你知道山东省立剧院在济南、山东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与艺术教育史上扮演了怎么能否的角色吗? 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著名诗人徐志摩,《红灯记》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红旗谱

1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现当代文化艺术大伙的名字,让他想到大伙都曾与济南有过密切的关系吗?你知道山东省立剧院在济南、山东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与艺术教育史上扮演了怎么能否的角色吗?

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著名诗人徐志摩,《红灯记》李奶奶的扮演者高玉倩,《红旗谱》作者梁斌,著名电影艺术家崔嵬、魏鹤龄、田烈,中国舞台美术奠基人张鸣琦、卢淦,吕剧《李二嫂改嫁》的编剧刘梅村,著名漫画家叶浅予,著名京剧程派传人赵荣琛……看一遍这各人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现当代文化艺术名人的名字,让他想到大伙都曾与济南有过密切的关系吗?你知道在上世纪500年代大伙曾在济南讲学、生活、学习过吗?你知道大伙在济南的哪个地方活动吗?答案是:当年大伙都曾在存在济南文庙的山东省立剧院这一艺术团体活动过。太难,山东省立剧院究竟是个那先样的团体?它究竟在济南、山东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化艺术与艺术教育史上扮演了怎么能否的角色?为了解开历史云烟转过身的诸多谜团,记者近日几经周折,终于寻访到了尚健在的几位见证人京剧文化。

6月19日上午,在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记者见到了专程从肥城赶来的赵仲奇先生京剧文化。赵先生的父亲赵华岩曾是省立剧院音乐系学生,为了纪念父亲,赵先生多年来总是在默默地搜集、下发有关山东省立剧院的资料京剧文化。赵先生500多岁,仍十分健壮,他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当年在山东省立剧院的请况:“我父亲出生于东平,家庭比较殷实,肯能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十分同情下层人民。他自幼爱好绘画、京剧和音乐,少年时进入济南爱美中学高中艺术师范科学习,毕业后考入北平京华美院,1934年回到山东后又考进山东省立剧院音乐系,受教于钢琴家陈田鹤等学习音乐,善长京胡、巴松、唢呐等中西乐器,是省立剧院的乐器多面手。业余时他曾跟卢淦、张鸣琦这两位中国舞台美术奠基应学习舞台美术设计。他在剧院比较活跃,交游广泛,和之后同学来往密切,像表演系的高玉倩、音乐系的李元清等也有好友,高玉倩当时年龄比我父亲小之后,入学时才8岁。”

记者问他父亲当年演出的请况,赵先生说:“父亲问你,当年大伙在文庙上课,平时就住在上端,演出则在贡院墙根街剧院的小剧场,再也太难当时的进德会演出,好像是在之后的机床一厂位置。那时,老师和学生都很平等,演出时太难角色,就去卖票、检票、拉幕,他主之后为表演系伴奏,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都行。你说那先,他和著名画家赵望云关系很好,1936年赵来剧院讲课,看一遍日军结束了了英语英文侵略中国,十分气愤,两人就同时去南京找冯玉祥,呼吁抗战。路上还给父亲画了幅肖像。可到南京后大伙太难找到冯玉祥。”“那您父亲和省立剧院之后的请况呢?”赵先生说:“到了1937年底,日军攻到了黄河边,就要进泺口了。迫于这一请况,省立剧院解散,除了回家的,约70多人跟着院长王泊生南下。我父亲回了东平老家,而南下的人坚持一路演出,先后经开封、武汉、长沙、湘潭等地,最后到了重庆,走了近一年。大伙演出进步戏剧,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也处置了吃饭问题报告。”

听完赵先生的介绍,记者对济南这段十分重要而又鲜为人知的文化史实产生了浓厚兴趣,就问赵先生:“那您知道济南还有健在的省立剧院的老人吗?”赵先生说:“现在健在的当年省立剧院的人过多了,我知道的其中一否则人在济南,一位叫刘润清,一位叫范朝俊,都肯能90多岁了。”记者听后,十分兴奋,遂与赵先生及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赵新华院长同时,赶往济南师范学校采访刘润清老人。路上,赵新华又联系到一位当年省立剧院的女学生,现已85岁的王琬君。

刘润清和老伴热情接待了大伙。刘老今年91岁高龄,但身体还不错,之后否则耳背,要大声说话才能听见。刘老谈起当年他在省立剧院的请况,说:“1935年,我插班进入剧院,院长是王泊生。我当时太难20岁左右,肯能喜爱音乐,之后就考了进去。那时,剧院在全国也有很有名的,之后名角都来过剧院讲课或演出,像梅兰芳、齐如山等。记得1935年梅兰芳来,大伙之后人都听过他讲课。当时学生就住在文庙内,剧院几乎把整个文庙都包下了。大伙上课的房间不大,每间太难三、有一个学生,也太难那先教材,也有老师口传心授。我学音乐,陈鹤田是教导主任,教得很好。大伙音乐系原先开过西洋音乐会,这在当时是件新鲜事。平时主之后为表演系伴奏。西洋乐是在小剧场演出,小剧场就在贡院墙根街的上端,在路西,门朝东,当时大伙在这里演出几乎每场都满座,很受欢迎。最重要的戏是王泊生编导的新歌剧《岳飞》,伴奏的是中西混合乐队,还有很新颖的舞台,背景设计很独特,岳家军服装是黑白的,还有集体舞蹈的群众场面。这出戏一公演就反映强烈,成了剧院的看家戏。我觉得这也是符合了当时的抗日情绪。之后剧院南下,我总是跟着,路上大伙主要之后演《岳飞》,而否则演这出戏,也有饭吃。肯能看的人多,门票收入自然也多,演别的就不行了。也看出当时老百姓的抗日情绪。1939年,大伙到了重庆。1942年夏,剧院改名国立歌剧学校了,李朴圆任教务主任兼高级部班主任,我任初级部班主任。再之后,剧院解散后,我也辗转回到了山东。”刘老说完,起身在一纸盒里搞掂一沓稿纸,对赵新华院长说:“这是我抄的《岳飞》的剧本,大伙拿去看看能用上吧。”

记者问刘老先生:“那您对省立剧院印象怎么能样?”刘老大声说:“这是一座很有水平的戏剧学校,不光教给学生戏曲、戏剧、音乐才能,还教理论,教做人,对大伙那先学生非常好,何必打骂,生活也照料得很好。当时在济南是属于很高水平的,学生、职工都须要说是衣食无忧,之后说学习起来也都很用功,所过之后才出了太难多艺术大伙。”采访完刘老,大伙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王琬君老人来家。

王琬君女士精神矍铄,否则之后像500多岁高龄的老人。大伙看一遍她家客厅的墙上挂着5幅彩色大照片,也有京剧花旦扮相,王琬君女士说:“这是我这十几年参加各种票友大赛时照的。”原先,老人当年在省立剧院南下后改行学医了,建国后业余时间学习梅派、张派青衣,晚年改学程派,曾演过《打渔杀家》、《凤还巢》、《宇宙锋》、《生死恨》、《四进士》等,还组织成立了“历下医院业余剧团”。现在依然坚持唱戏,曾获得1993年北京国际京剧电视大赛纪念奖,1999年10月张家界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彩唱最佳一等奖,5001年9月中国京剧票友艺术节最佳演唱一等奖,5002年10月北京第四届中国票友节优秀奖等多次大赛的奖励、奖状、奖杯等。大伙夸王琬君女士的扮相漂亮,她谦虚地说:“不行了,老了。”

谈起省立剧院的前尘时光图片匆匆,王琬君说:“我那时才12岁,当时我的1个侄子年龄比我大,他在省立剧院学习,见我没事,就问帮我都须要去,我都须要反正也过多学费,就去了。我进的是高级部,年龄算最小的,之后大懂事,记得的也过多。我学的是花旦,当时大伙班里太难8个女生,住在贡院墙根街的一座木制小楼上,男生住在文庙里。每天早上大伙也有到泮池西边的1个小树林中喊嗓、练功。我的老师有马彦祥、关丽卿、郭际湘、陈宗娥、田逢山等好几位名家。大伙教得好,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几出小戏,像《贵妃醉酒》、《梅龙镇》、《鸿鸳喜》等,也慢慢上台配戏,演个丫环那先的。反正剧院上哪演出,让他跟着,记得去的比较多的地方是进德会。除了演出,大伙还总是到那里看否则名角的演出。剧院老师说这叫做观摩,像马连良、杨小楼等来济南时也有这里演出,大伙乘百公里油耗大汽车去看。”

记者问:“为那先太难继续唱戏呢?”王琬君女士说:“1937年,剧院南下,我当时年龄小,妈妈不放,之后就留下来改学医了。我我觉得这段时光图片匆匆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

采访归来,记者又致电中国京剧院,探询高玉倩老人的近况,欲电话连线采访,但工作人员告知,老人现在身体不好,难以接受采访,记者只好作罢。

专家评说

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赵新华:大伙济南的这段文化史实太重要了,现在健在的剧院成员或学生肯能很少了,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省立剧院的宗旨是培养中国新歌剧人才,这一专业音乐教育类型在当时实属首例。大伙当年的教学土办法成材率高,今天看也很先进。那先对大伙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大伙有个想法,文庙现在的维修肯能基本完成,而文庙和省立剧院1个是物质文化遗产,1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是济南难得的资源,大伙应该充分利用好。大伙准备申请在文庙内建1个展室,陈列省立剧院资料和文物。这不光能把剧院的文化传承下来,更能为文庙增添文化色彩。大伙热切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这件事,并给予支持,把济南这段十分重要而出彩的文化史实保留好。

济南市著名剧作家刘拥政:省立剧院存在的时间我觉得不长,却为上世纪500年代中国的戏剧、音乐教育及演出活动带来了极大影响,培养出了众多的艺术人才,成为当时戏剧、音乐教育改革、演出改革的先行者,为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及创作演出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是济南也是国家一笔值得深入发掘的文化遗产。我我觉得肯都须要把这段历史研究好,对了解上世纪初济南作为演艺业的“重要码头”、新戏剧文化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大批有影响的艺术人才,也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对深入研究济南的地域文化,建设文化济南,具有借鉴意义和研究开发价值。

山东省立剧院大事记

1929年,时任山东省教育厅长的何思源主持创办山东实验剧院,荐北大同学、留美在哥伦比亚大应学戏剧的赵太侔任院长,赵的学生、毕业于北平艺专戏剧系的王泊生任教务主任。剧院校址在今济南贡院墙根街,由原济南民众电影院加以改建,去掉旧文庙房院,遂成为学校。

1931年初,山东实验剧院因经费短缺和主办人员意见分歧而停办,王泊生及妻吴瑞燕组织偏离师生成立京剧“晦鸣社”到北平演出。

1933年,值韩复榘主鲁第四年,“晦鸣社”因一批名家荟萃,在北京、济南及津浦、胶济铁路沿线城市演出成功,名声大振。在全民抗战的大气氛下,韩复榘欲显示其“深知民族大义”,要“晦鸣社”到济演出《文天祥》。何思源趁机建言成立一机构,以扩大抗日宣传,取得韩支持,遂定名为山东省立剧院。

1934年,在原实验剧院基础上,山东省立剧院正式成立,王泊生任院长,吴瑞燕任教务主任,校址仍在今济南市贡院墙根街。中国第一座融教、编、演一体的戏曲、音乐院校自此成立,年初在北京、济南招收新生。

1935年春,上海漫画家叶浅予应邀到校讲学;梅兰芳也应邀到校讲学。7月,王泊生新歌剧《岳飞》由省立剧院编译所出版。

1936年冬,邀马连良等到校讲课。是年,王泊生新歌剧《岳飞》在济南上演,舞台效果极好。

1937年,王泊生编剧、陈田鹤作曲的新歌剧《荆柯》在济南进德会上演,同时还演出贝多芬的田园、英雄交响曲。是年夏,“七·七”事变爆发,日寇直侵济南。王泊生带领偏离师生,辗转数千里,边演戏边流亡,经徐州、郑州到武汉,历时一年多到达重庆。

1939年秋,山东省立剧院在重庆招生。是年,王泊生5幕剧《汉宫魂》发表。

1940年秋,山东省立剧院改称国立实验剧院。

1941年3月5日至6日,陪都教育部组织重庆三大管弦乐团——中华交响乐团、国立音乐院实验管弦乐团、实验剧院管弦乐团500多人联袂演出中外名曲。是年秋,陪都教育部正式下发批文,山东省立剧院改称国立实验剧院,设歌剧训练部及实验管弦乐团。

1942年夏,国立实验剧院改称国立歌剧学校,李朴圆任教务主任兼高级部班主任,刘润清任初级部班主任。

1943年11月,国立歌剧学校(即山东省立剧院)演出新歌剧《苏武》,向现代意义上的歌剧迈进一大步。

1945年,王泊生三幕剧《周颂》发表。是年夏,因拒绝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合并引发学潮,学校停办。至此山东省立剧院在山东济南4年(1933—1937年),在重庆6年(1939—1945)的烽火时光图片匆匆结束了了英语英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山东省立剧院的绝大偏离师生,成为新中国音乐、戏曲、影剧界的骨干。

山东省立剧院走出的偏离文艺名人

陈田鹤(1911—1955) 浙江人,著名钢琴家。抗战初期最早投入救亡活动,先后写了《8.13战歌》、《跟着烽火前进》等。曾任山东省立剧院(以下简称“省立剧院”)音乐系主任和管弦乐队指挥,新中国成立后任职北京人艺和心央歌剧舞剧院,为首席音乐家。

李元庆(1914—1979) 浙江人,大提琴家。1932年与聂耳等成立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1934年任省立剧院音乐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主任、《人民音乐》杂志主编等职。

张鸣琦(1907—1957) 天津人,著名戏剧家、翻译家、中国舞台美术奠基人。曾任省立剧院编译所主任和舞美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导和美术设计。

卢淦 河北人,著名舞台美术家。曾任省立剧院舞美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美工师,承担《白毛女》、《甲午风云》等一大批影片的美术设计。

魏乐文(1912—5003) 济南人,小提琴家。曾为省立剧院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刘梅村(1914—1977) 济阳人,曾入省立剧院音乐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吕剧事业,任山东省吕剧团团长,编演吕剧《李二嫂改嫁》,为山东吕剧发展贡献颇多。

刘润清(1917—) 东平人,省立剧院学生,抗战中随院入川任国立歌剧学校初级部主任,1953年调济南师范学校,为教授级高级讲师,山东省音学会员。丁孚祥 日照人,省立剧院音乐系毕业,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音乐教育,为四川音乐学院院长。

马彦祥(1907-1987) 著名戏剧家。上世纪500年代中期任齐鲁大学教授并在省立剧院兼教《戏剧概论》,导演话剧《雷雨》、《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编导京剧《柳荫记》等。

赵荣琛(1916—1996) 安徽人,著名程派传人、戏曲教育家。曾为省立剧院表演系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任桂林(1915—1989) 省立剧院表演系学生,后去延安参与创立延安平剧院,《三打祝家庄》主创人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

高玉倩(1927—)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为省立剧院初级部学生,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平原作战》主演之一。

魏鹤龄(1907—1979) 天津人,著名电影艺术家。曾在省实验剧院学习,主演过电影《马路天使》、《祝福》等。

田烈 肥城人,著名电影演员。曾在山东实验剧院学习,曾主演《古刹钟声》等多部电影。

崔嵬(1912—1979) 诸城人,著名电影艺术家。毕业于省实验剧院,曾主演《放下你的鞭子》、《红旗谱》、《老兵新传》等影片,导演电影《我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

梁斌 河北人,著名作家。曾在省立剧院表演系学习,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的作者,曾任天津文联、作协副主席。

李云鹤(江青) 诸城人,毕业于省实验剧院,上世纪500年代曾在上海做电影演员,新中国成立后主持京剧改革,推出京剧“样板戏”,“文革”中成为“四人帮”之一。

郑志声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留法时的同学,归国后任省立剧院歌剧训练部主任及实验管弦乐团指挥。

(摘自 《济南日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2966.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26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3349秒, 内存占用1.66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