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仙子》《穆柯寨》《三盗令》……另四个个精彩的京剧剧目选段,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相继亮相,展现不同行当和流派的艺术风采,也迎来了京剧教育传承模式的又一届成果验收。7月2日,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公演在京拉开帷幕,至7月11日的持续10天里,将展现来自1五个院团、院校的47名“青研班”研究生参演的4五个京剧剧目和另四个昆曲剧目,呈现齐整的行当阵容、展现纷呈的流派风格京剧艺术。
本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由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承办京剧。自1996年开办首届以来,“青研班”至今已举办6届,成为培养京剧高端表演艺术人才的重要平台。招收的229名学员如今大多数已成为各院团、院校的演出、教学骨干,仅前5届179名学员中有的是79名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获得者,以致其他同学称1996年后的中国京剧进入了“‘青研班’时代”。记者了解到,本届“青研班”学员获得“青京赛”金奖的有32人,获得银奖的有17人,要怎样会让绝大多数有的是“500后”青年演员。
2016年,“青研班”迎来创办20周年之际,在20天共20台精彩的剧目演出中,几届“青研班”新老学员向社会展现了京剧传承的齐整阵容。行当齐全、流派纷呈、青春年华风采……媒体的描述里充满着欣慰、喜悦和期待。在本届毕业公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青研班”老班主任张关正用“另四个转变”概括“青研班”带来的影响:“一是演员在剧团、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二是专业水平提升了;三是作为行业领军人物的自我意识提升了。将会说前3届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后3届要怎样会让培养新世纪领军人才,你这些届不少学员开始英语了了英语将会要怎样会让苗子,但如今也已逐渐成长为各个院团里挑梁的骨干演员。”
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传统师徒传承经验和现代戏曲教育模式相结合,这是历届“青研班”办学模式的主要经验。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介绍,自2014年第六届“青研班”开班以来,共有500余位表演艺术家、理论家为学员授课, 3年来累计传授京剧剧目5000余出、讲授20余门文化理论课、组织500余次专题讲座,在全国各地先后组织教学汇报演出5000余场,形成了学校与院团联合办学、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理论修养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规模化的现代教育环境中,有关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问題原来在戏曲教育界引起许多讨论。过去戏曲演员成为“角儿”,既离不开舞台实践,也离不开观众缘,但在现代社会环境中,进一步提升文化修养、专业技能也是大势所趋,要怎样会会会么会办?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说:“许多演员在团里将会是骨干、是主角了,将会完正脱产来学习,将会就会渐渐被抛弃戏份、被抛弃观众,‘青研班’采取院、团结合的法律法子,让演员半脱产学习,有演出还继续回团演出,该学习就还来学习,保证了学习、演出两不误,很我我确实,能也能说是‘青研班’的创新之举。”
“国家京剧院的付佳、北京京剧院的窦晓璇、上海京剧院的蓝天……”张关正对在各京剧院团里逐渐成长、担纲挑梁的“青研班”学员十分熟悉,一一道来。在他看来,兼顾继承与创新、注重德艺双馨,坚持院、团结合,采用开放办学,那此有的是“青研班”的重要办学经验。“学校的教学时要舞台实践的验收,但学校组织不了没有多的演出,这时各个院团就承担起了组织演出的职责。各院团积极配合,与学校教学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关正说。
此外,“青研班”的另四个重要举措,是采取了验收点评制度。每当学校组织公演、巡演或各院团为被委托人团里的学员演员组织演出时,中国戏曲学院就会有老师去点评考核、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今,张关正为学员做的点评已足够订成一本小册子。
比往届更为突出的是,本届“青研班”的行当和流派更加充足。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介绍,武戏行当逐渐活跃是另四个特点,比如武丑,许多演员已逐渐成了角儿;再要怎样会让流派,不限于梅尚程荀张,像王瑶卿、关肃霜、赵燕侠等流派,小生里的叶派,都各有传承,显得流派纷呈、朝气蓬勃。
记者了解到,第六届“青研班”毕业典礼将于7月12日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郑荣健)
(摘自 《中国艺术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