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特技“变胡子”

 2023-12-25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川剧中的胡子(又称“口条”、“胡须”)是剧中人物性别、性格、年龄等的外在标志。论颜色,有黑、白、红、麻的不同;论样式,有“三、满、扎”的区别。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耍胡子的表演动作和技巧,形成了“口条功”。借以表现剧中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川剧中的胡子(又称“口条”、“胡须”)是剧中人物性别、性格、年龄等的外在标志。论颜色,有黑、白、红、麻的不同;论样式,有“三、满、扎”的区别。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耍胡子的表演动作和技巧,形成了“口条功”。借以表现剧中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推动剧情。诸如:

按须 表现沉思、默想。

端须 表现庄重、威严。

弹须 表现轻松、喜笑。

甩须 表现急迫、愤怒。

吹须 表现危急、气忿。

抹须 表现喜悦、悠闲。

拨须 表现从容、不迫。

运用“甩须”和“吹须”的,有《御河桥》中的柯太傅。《芙奴传》中的陶兰舟、《杀惜》中的宋江、《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追韩信》中的萧何等人物;运用“拨须”、“抹须”的,有“关公戏”中的关羽等人物;运用“端须”的有《长生殿》中的唐明皇等人物。但技巧性最强的,则是变胡子。

变无为有

川剧《花荣射雕》这个戏中,女主人找车时,车夫由扮演花荣的演员代演,是有胡须的。当耶律含嫣去看车时,却突然没有了胡子,严然情人花荣;当嫂嫂脱氏再去看时,又突然生出了胡子,仍然是车夫。演员两手握车旗而变化如此迅速,可谓“神乎其技”。这实质上是表现钟情女子的心理幻觉。

变黑为白

川剧《文昭关》中,伍员投奔吴国,逃至昭关,关口悬挂其画像以便捉拿。伍员往隐士东皋公家暂避。因内心忧忿,一夜之间须发皆变白。守军误捉皇甫纳,伍员得以出关。变胡子为该剧特技。此外,还有《治中山》中的乐羊子、《九美狐仙》中的吕洞宾等人物也用此特技。其作用是借以表现剧中人物的惊恐、忧虑、忿慨、愁苦的心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61595.html

标签:川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718秒, 内存占用330.48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