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齐王拉马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晋剧,因其形成和活动于山西中部地区而称中路梆子,又由于它较省内其他剧种流布地区广、职业剧团多、影响比较大,故独尊为“山西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称晋剧。 中路梆子为蒲剧北上晋中演变而成。在其演变过程中,艺人为适应当地群众的欣赏习惯,吸收、融合了祁(县)太(谷

晋剧,因其形成和活动于山西中部地区而称中路梆子,又由于它较省内其他剧种流布地区广、职业剧团多、影响比较大,故独尊为“山西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称晋剧。

中路梆子为蒲剧北上晋中演变而成。在其演变过程中,艺人为适应当地群众的欣赏习惯,吸收、融合了祁(县)太(谷)秧歌、汾(阳)孝(义)秧歌的腔调及打击乐,在语音、唱腔、表演方面均发生变化,形成了高亢激越而又清新柔和的风格。

在晋中出现的本地班社有清道光、咸丰年间临县的“德盛班”,灵石苏溪的“双庆班”,介休“竹风园”及榆次聂店的“四喜班”等。至同治年间,祁、太票号大为发展,商业资本远及京、津、苏、杭等地,为中路梆子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徐沟县孟封乡尧城村奶奶庙戏台上留有“同治十二年,四月初八、初九、初十日,祁邑上聚梨园到此一乐”的题壁。当时的祁县上、下聚梨园是驰名晋中的中路梆子“字号班”,它到清徐乡村演出,班内重金邀集南北名伶,两班轮番出演,且在音乐上进行改革试验,说明当时中路梆子已进入发展时期。近年在介休、灵石、平遥等地又陆续发现道光年间戏班演出的舞台题壁,由此可以认定中路梆子的形成不会迟于清道光年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4793.html

下一篇:晋剧的旦行
标签:晋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8秒, 内存占用329.44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