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的现状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目前,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生存出现危机。青年一代追求时尚,视壮剧为土俗,欣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锐减。随着壮剧老艺人相继去世,不少地方壮剧的传承出现断代,这一特色剧种开始自然消失。及时对壮剧进行抢救和保护已成为不

目前,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生存出现危机。青年一代追求时尚,视壮剧为土俗,欣赏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锐减。随着壮剧老艺人相继去世,不少地方壮剧的传承出现断代,这一特色剧种开始自然消失。及时对壮剧进行抢救和保护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的前身是1956年5月根据广西百色地委的指示,由德保、靖西两县抽调业余艺人联合组建的“德保壮剧团”。1959年,调迁百色地区组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壮剧团。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65年4月该团从百色地区迁至南宁,正式成立并扩大招收人员,建起了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建团四十年来,已发展成为拥有靖西、田林两个分团、200余人的大型艺术表演团体。剧团是以壮族成员为主,以瑶、苗、汉、回、仫佬各族演职员为辅的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占80%以上。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698.html

上一篇:壮剧介绍
下一篇:云南富宁壮剧
标签:壮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1327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