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花鼓戏的角色行当

 2023-12-25  阅读 14  评论 0

摘要:表演上,长沙花鼓戏由过去的“三小”增至10多个行当,官衣袍带、罗帽雉尾,生、旦、净、丑,应有尽有,并吸收了大剧种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增设了武戏;语言仍以长沙话为标准,通俗易懂;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并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

表演上,长沙花鼓戏由过去的“三小”增至10多个行当,官衣袍带、罗帽雉尾,生、旦、净、丑,应有尽有,并吸收了大剧种的毯子功和把子功,增设了武戏;语言仍以长沙话为标准,通俗易懂;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式变化,并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将唱腔分为4类:

川调(弦子腔、川子调),是主要腔调,曲调灵活多变,表现力强,由大筒和琐呐等丝竹乐器伴奏。

锣腔(打锣腔),曲调性较强,适应于抒情和叙述,一唱众和,以锣鼓和琐呐在唱句间伴奏,既丰富完整,又具有民歌色彩。

牌子。包括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保持着载歌载舞的特点。走场牌子有大过门配合表演。锣鼓牌子或称为琐呐牌子,以唢呐、锣鼓伴奏。

小调,包括各种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多作插曲用。伴奏乐器中以大筒为主奏乐器,琐呐为色彩性乐器,并使用打击乐器。

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在表现形式上,长沙花鼓戏剧目大多以载歌载舞、短小精悍见长,特别是那些生活气息浓郁,轻松活泼的喜剧和嘻笑怒骂、泼辣热闹的闹剧很受观众的欢迎。剧本语言生动,从民谣、民歌、俗语、歇后语中提炼对白和唱词,有时甚至就以极其朴素的生活语言入戏,通俗易懂,皆大欢喜。表演上既承袭了民间歌舞中的扇舞、手巾舞、矮子步、打花棍、 打酒杯等表现手法,又从劳动生活中提炼了一些表现力极强,特色鲜明的表演程式, 如犁田、使牛、推车、砍柴、绣花、喂鸡、纺纱等,惟妙惟肖,美不胜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022.html

标签:湖南花鼓戏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32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4565秒, 内存占用1.65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