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曲剧”,我们立刻就会想起《柳树井》《杨乃武与小白菜》《珍妃泪》,也想起那对北京曲剧的创建做了特殊贡献的魏喜奎。这是我们首都观众经常看到的“北京曲剧”,她是在奉调大鼓等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剧种。 “曲剧”这支花还有几位同名而唱腔体系并非同流的异
时间:2023-12-26  |  阅读:4
戏曲舞台上有些武将,常在盔头上插两根长长的羽毛,这叫做雉尾翎子。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而且是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 雉尾翎子的使用是有生活根据的,它起源于汉代的鹖尾。鹖鸟是一种习性凶恶好斗的鸟,汉代的《官仪》中载:当时武将的服饰,便是在盔冠的左右两边插上鹖鸟的羽
时间:2023-12-26  |  阅读:8
《北京戏剧报》十五期三版《汪笑侬与时装京剧》一文中说:“最早在京剧剧目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据目前所知,恐怕要算是太平天国失败后相继上演的《铁公鸡》连台本戏了。…可以说是京剧现代戏的倒始之作” 其实不然。在《铁公鸡》前,即有反映当代(清代)的京剧剧目。远的不说
时间:2023-12-26  |  阅读:6
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于1930年拍摄的。限于当时的设备技术条件,一个厂独立拍片尚有困难,明星影片公司与百代影片公司联合拍摄了故事片《歌女红牡丹》,影片中穿插了京剧《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拿高登》等节目的片断。
时间:2023-12-26  |  阅读:6
“东路评剧”与“西路评剧”虽然都是由民间演唱形式莲花落演化而来,但流布地点不同,表现形式也有很大差异。这两路评剧与天津都有着直接关系。 东路评剧指的是流布于冀东地区,如唐山、丰润、玉田等地,以莲花落为基础,并吸收了当地民歌小调,后来又融入了河北梆子音乐成分
时间:2023-12-26  |  阅读:7
“矮子”是戏曲舞台上“蹲下身子走台步”的技术,它有“半”、“整”之分。 有时蹲下走,有时立身行,叫做“半矮子”。像《巧连环》偷鸡和《雁翎甲》盗甲的时迁走的台步,就属于“半矮子”。演员根据剧情需要,表演他的“矮子”,不是通场都走“矮子步”。 “整矮子”是凡扮演
时间:2023-12-26  |  阅读:5
碰板又叫“顶板”、“夺板”。它是二黄曲调中专有的一种唱腔板式,其作用相当于二六板唱腔在西皮曲调中的作用,偏重于叙述。 碰板有2/4拍节和4/4拍节两种节奏形式,2/4拍节的碰板实际上是简化或省略了开唱过门的二黄原板;4/4拍节的碰板则是简化或省略了开唱过门的二黄慢
时间:2023-12-26  |  阅读:5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行的一个地方剧种。它的成长与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最初流传于河北冀东滦县一带,叫“莲花落”,是一种简单的民间说唱艺术,后来吸收了“皮影”“河北梆子”及大鼓书的腔调,演变形成了评剧。评剧最初以农村为演出基地,进入唐山以后,开始在剧场演出
时间:2023-12-26  |  阅读:6
“髯口”,就是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胡须。一般有“三”、“满”、“扎”等几种。除此之外,还有专用的“髯口”,譬如“流膛髯”和“刘唐髯”。 “流瞠髯”是三国戏里司马师专用的“髯口”。它是“黑满”的形式,在“髯口”的左边加一绺儿灰色的胡须(遥对着演员的左眼)
时间:2023-12-26  |  阅读:7
流水板和快板在传统戏中也是仅西皮曲调中才有的板式,它的节拍为四分之一。 流水板的演唱速度较二六板快,实际上是二六板曲调的紧缩简化;快板的速度又比流水板快。 流水板及快板较二六板“字多腔少”的特点更突出,同二六板不同的是,它在叙事过程中情绪较为激动。如《玉堂春
时间:2023-12-26  |  阅读:7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6629秒, 内存占用1.69 M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