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变脸”特技往往随着艺伶的去世而失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江山婺剧团退休老艺人张新钱等还能讲出许多变脸的秘诀。张新钱是东阳人,1910年生,12岁入大荣春班(二合半班)学戏,先后在大鸿喜、郑金玉、周春聚、新春聚等班演武小生,江湖诨名叫“掼不死”,拿手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婺剧唱腔优美,韵味独特。音乐大锣大鼓,雄壮豪放。表演上具有古浑朴,强烈夸张,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它不但保留了许多面具以及傀儡、傩舞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耍叉、打飞锣、踢剑、窜火圈、穿刀、双龙出海、七十二吊等大量特技表演;各行角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婺剧的角色行当,过去称为“十三顶半网巾”,即四白面:小生、老生(正生)、老外、副末;四花面: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净)、三花面(丑)、四花面(武净);五旦堂:花旦、正旦、作旦、老旦、武小旦,此为十三行。外加“三箱”(管砌末,兼演神仙、老虎、狗)兼杂脚,为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跳加官”,由婺剧白面老生(老外或副末)头戴面具、身穿蟒袍表演。台步沉稳,从容不迫,最后亮出“天官赐福”、“一品当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条幅。传说,加官出现在唐朝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贞观之治。到了唐玄宗(明皇),兴办梨园。一次为酬神演戏,唐明皇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跳财神”由大花脸表演,身穿黑蟒袍,头顶铁盔,脸戴面具,手捧闪亮的金元宝上场。传说财神是赵公元帅,真名为“公明”,亦称赵玄坛,因玉皇大帝封其为正一玄坛元帅故称。他是陕西终南山人,自秦时避世山中,修炼得道成仙,其貌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能驱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自然变脸,又名“一把捋”,即用手往脸上一捋,运用气功就能改变脸色,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如婺剧著名女小生申爱凤演《断桥》中的许仙,当小青愤怒拔剑追杀时,“许仙”倏然用手在脸上一捋,急速运气,立即面如死灰,鼻孔凹陷,恐惧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自然变脸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跳魁星”由婺剧小花脸(三花脸)表演,第一夜化装出场,穿魁星衣,半雌雄打扮,戴上嘴巴会动、眼睛传神的头壳面具。左手捧斗,右手执笔,在“魁星锣”伴奏下,走矮子步上场。出场亮相后,由乐手高念四句:“魁星出华堂,提笔写文章,麒麟生贵子,必中状元郎。”隔日演出,就
时间:2023-12-25  |  阅读:2
婺剧脸谱是在“古老彩绘图腾”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讲脸谱,总是指大花和小花,而婺剧则除此以外,还有四花、小生、老生、老外、副末,甚至连个别花旦、作旦、武旦等角色也有脸谱。这表明婺剧脸谱的古老和丰富。据婺剧演大花脸的著名老艺人胡志春说:“原先台上所有演员
时间:2023-12-25  |  阅读:3
婺剧“变脸”特技往往随着艺伶的去世而失传。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年逾古稀的江山婺剧团退休老艺人张新钱等还能讲出许多变脸的秘诀。张新钱是东阳人,1910年生,12岁入大荣春班(二合半班)学戏,先后在大鸿喜、郑金玉、周春聚、新春聚等班演武小生,江湖诨名叫“掼不死”,拿手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角色行当分老生
时间:2023-12-25  |  阅读:1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78秒, 内存占用345.69 KB, 访问数据库1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