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的优美唱腔与独特舞美

 2023-12-25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婺剧唱腔优美,韵味独特。音乐大锣大鼓,雄壮豪放。表演上具有古浑朴,强烈夸张,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它不但保留了许多面具以及傀儡、傩舞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耍叉、打飞锣、踢剑、窜火圈、穿刀、双龙出海、七十二吊等大量特技表演;各行角

婺剧唱腔优美,韵味独特。音乐大锣大鼓,雄壮豪放。表演上具有古浑朴,强烈夸张,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它不但保留了许多面具以及傀儡、傩舞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耍叉、打飞锣、踢剑、窜火圈、穿刀、双龙出海、七十二吊等大量特技表演;各行角色大都文武不挡,有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表演风格。如被誉称“天下第一桥”的《断桥》就是一出典型文戏武做剧目。用“蛇步”和大幅度变化的“裙舞”来表现白素贞的善良和小青的刚直;用一连串的翻跌技巧,来表现许仙这一小商人的怯懦性格。白素贞、小青、许仙她们唱、做、跌,三者紧密配合,相互烘托,齐头并进,变成一个又一个优美又有意境的雕塑式画面,在这个既静又动的画面中,白素贞真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虚拟的蛇形表演程式动作更是粗犷强烈,将小青疾恶如仇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婺剧的舞台美术,过去基本上是一桌二椅,但它充分发挥龙套的作用,来渲染气氛和衬托环境。它的龙套服装制作特别精工讲究,分红黄绿白黑五色,全用金线蟠绣。如《送徐庶》刘、关、张、赵四人后面均各立四龙套,分红绿黑白四色,组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底幕。又如《昭君出塞》,昭君坐车停于舞台中心,红、黄、绿、白四色十六个龙套,在她周围边唱边转圈,停下来便表示一个环境这里的龙套,起着“转台”和“跑幕”的作用。又如《三打王英》王英下山更换服装,四龙套持蜈蚣旗面朝观众一字并立,将王英遮住更衣,迅速分立两旁,这里龙套又起着"二道幕"的作用。《水擒庞德》四龙套一连,又成水坝……。婺剧中的四龙套已不仅仅代表千军万马,而是以虚拟夸张为特点的婺剧舞台美术的“七巧板”。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有所谓“布景”。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153601.html

标签:婺剧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090秒, 内存占用326.52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