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低通胀又称温和通胀,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而一般公认的恶性通胀是月度通胀率达到50%以上,往往对经济有致命的打击。
根据通货膨胀的来源和形式,主要分为: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需求导致的通货膨胀和成本导致的通货膨胀。
其中,货币超发导致的通货膨胀,即在一定时期内,货币超发的增长速度高于社会财富创造的速度,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普遍上涨。
假设社会的总财富是10块石头。曾经市场上有100元的硬币。当有一天市场上有12块石头,但流通中有200元起的硬币,对应的石头从10元涨到16.66元,通货膨胀率高达66.6%。
需求驱动型通货膨胀,也称为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在经济的上行周期中。
比如同样的10块石头,只有一个人有需求的时候,价格可能是1块钱,但是突然因为价值发现或者某种原因,变成了20个人的需求,那么价格就会快速上涨。一般来说,这种通胀往往表现为结构性通胀,或者在经济完全复苏时存在。
随着国际化的趋势,第一类成本膨胀越来越频繁。一个是上游产业变化的原因,一个是汇率波动和贸易冲突导致的变化。我们经常听到的输入性通胀就是成本通胀的一种。
就像我们去年上半年的供给侧改革,以及今年上半年的“环境审查”,最终导致部分行业成本上升,只是被动提高了终端价格。这就是上游产业变化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目前的国际贸易还是以美元为主。我们原本需要6.5元人民币在国际上进口美元原材料。当美元升值时,我们需要6.9元人民币进口同样的商品。最终成本的增加会带来消费终端的价格上涨,这就是汇率变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
比如前段时间大豆价格上涨,这是国际贸易冲突导致的进口成本增加,也属于输入性通胀。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