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刚建国的时候,是中国的重工业中心。在民国时期,东北积累了大量的工业。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东北三省的工业份额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近年来,东北的发展不容乐观,又逐渐衰落的趋势,下面就浅析一下东北衰落原因。
一、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关系破裂,当时的东北既要遭受苏联的威胁,还要遭受有美国驻军的朝鲜半岛的威胁,共和国就这么点儿工业家底,整天暴露在美苏的眼皮子底下,不安全。后来为了应对可能爆发的中苏战争,政府出台大三线政策,把许多工业搬到了中西部地区。在中苏关系破裂后到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前,中国不敢把东北当成重心来发展。
二、地缘环境。东南部地区紧邻海洋,适合搞对外贸易。且温度适宜,不像东北那么寒冷。而东北地缘封闭,缺乏优质的出海口,并且气候寒冷。往北是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远东,往东缺乏优质出海口与不冻港,往西是人口稀少,贫穷落后的外蒙古。东北若想发展,只好往南走,有很多人纷纷逃离东北,走向全国各地。
三、人才匮乏。东北由于气候、地缘封闭、国家政策等原因留不住资本与人才,甚至普通人都纷纷逃离东北,这些年,东北的人口是净流出的。没有人才与资本,搞不好工商业,反过来,搞不好工商业,留不住人才与资本,陷入恶性循环。
四、国家政策。由于东北的地缘环境、气候、人才匮乏等原因,国家把好的政策偏于给予南方沿海地区,通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东北,并不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