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电站预计在2023年正式将核废水排入海中,受太平洋环流影响,只需要3年半的时间,整个太平洋都将“沦陷”,然而他们还要持续倾倒三十年,对全球的污染可想而知。
首当其冲的就是太平洋周边的渔业,涉及到鱼类迁徙以及远洋渔业等方面。如果海水被污染,那么鱼类可能会产生变异以及出乎意料的变化,导致对迁徙造成影响。另外,如果鱼类出现问题,那么渔民赖以生存的生计将会被破坏,从而整个渔业市场也会受到影响。
这些污染物会停留在小鱼小虾体内,之后被食物链一点点累积,最终会抵达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人类长时间接触核物质或可导致不孕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等后遗症。2018年我国远洋捕捞业运回国内的渔获有140多万吨。环太平洋是我国远洋渔船前往的主要渔场,几乎提供了三分之二的远洋渔获。
通过对福岛核电站周边海域的长期监测数据显示,海里的放射性物质含量超过了其他海域的数十倍有余,而该海域内的海生植物、鱼类基本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海底环境变得极端恶劣,大批生物随之死亡,生态平衡被打破,伴随而来的是整片海洋环境的严重破坏。
就福岛核电站来说,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事故反应堆方圆30公里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无人区,而在没有人类居住之后,很多动物都将栖居地移到了 哪里,结果发生了基因突变,夸张一点地说,可能这个物种都会因此而改变。同时周围的植物也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生态圈的变化。一个核电站的俄泄露造成了30公里的无人区,那如果日本真的将这些核废水排入到太平洋中,污染的将是整个地球。
日本政府宣称,此次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前会对所有污水提前进行无害化处理,表示这种做法不会对海洋安全造成危害,但要完成如此庞大数量的核污水无害化处理,从技术层面来说就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况且就算日本求助其他国家一同帮忙处理污水,需要支付的处理费用也堪称天价。日本对核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否真正落实还是个未知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相处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目前人类正积极寻找合适的方法应对,但是日本这个国家却打算将核废水直接排放至太平洋,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否则引发的后果最终还是会江林在人类头上。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