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要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至太平洋,计划从2023年开始,用两年的时间进行设备准备工作。如果真的排放,预计需要用30年排完上百万吨的核废水。
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东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原子炉急停,在随后1小时之内,高达15公尺的海啸侵入了发电厂,所有的柴油发电机与电池都被水浸泡而报废,整个发电厂停电。可惜出于时任东电常务小森的自信“冷却机还有部分可用”,紧急事态足足拖延了一小时才上报。这样人为拖延的紧急事态上报为核悲剧埋下定时炸弹。
3月15日,2号机、4号机相继爆炸。爆炸过后,东电在政府的指示下,持续向核反应堆注入海水进行降温、冷却,防止堆芯熔化。旧的废水不断累积,无法排放;新的废水包括反应堆损毁建筑裂缝涌入的地下水、雨水和冷却反应堆的循环水,又以每日800吨的速度增加,这样持续产生了如今百万吨的核废水。
为了更好地操控反应堆内的温度,核电站隶属的东京电力公司,便向其中注入了大批量的冷却水。冷却水长时间与核电站接触,沾上核辐射,便成为了愈来愈多含有辐射物质的核废水。东电公司在那时候选用截流的方式减少地下水流入,并采用机器设备清除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
因此,他们就近建造了大批量的罐状废水储存设施。然而,因为设计方案方面存在不足,每个储存罐只能容纳1000-1300吨的废水。目前,福岛方面一共储存了124万吨废水,储水槽的限额为137万吨容量,将在2022年夏天达到极限。到时候,核电站内就再也没有多余空间,容纳储存罐了。事实上,福岛核事故留下的除了百万吨的核废水之外,还有数量庞大、尚未妥当处理的核废土。当年,东电租借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核禁区的大片土地,从2015年3月开始建设计划存放期限为30年的中期存放设施。
由此可见,这场灾难本来是天灾,但是由于人为的失误操作和行为,导致核电站彻底损坏且一直进行核泄漏,如果日本将核废水直接注入太平洋,引发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