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小麦粉1毛8分一斤,羊肉5毛钱一斤,一等猪肉肥膘的8毛钱一斤,二档肥膘少点儿的6毛钱一斤,最差的没肥膘的纯瘦肉4毛钱一斤,快要下蛋的小母鸡儿8毛钱一只,同龄的小公鸡一块钱一只,鸡蛋两分到5分钱一个,西红柿两毛钱一脸盆,红薯1厘5一斤。(我们这里吃公鸡。)
元.角.分.厘.毫的货币单位,角在口语上说成毛。
城市内有钱买不着的,因为啥都用票。只有在农村集市上可以买到,不用票的。
当时普遍工人工资是36块8毛5。简称583。
当然赶到58年大跃进的时候,有人拿到7级工,可拿七八十块钱的。60年以后就停在36块8毛5上了,一直到1980年以后才开始渐渐涨工资。
所以60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干部没有工人工资高的。
高工资是企业单位,重工业单位才有的。行政部门的政府,那工资就很可怜了。
但是有一个总的平均数,就是人均6块钱一个月。所以低于6块钱的人可以申请补助救济,有的单位是由厂福利部发,有的单位有厂的工会发。
农村只有5保户,有整个村庄供养无儿无女的老人。
所谓583实际上就是60年以后进厂的人二级工的工资,仍然是上养老下供小的全家生活的,也就是36块8毛5,供全家人4口6口活一个月。
实际中又是拿出4块钱分别给自己的父母用。也就是给爷爷及姥爷家各两块,自家仅32块钱了活一个月了。当时一户人家平均是6口人,即父母与4个孩子。当然也有七八个孩子的,也有一个孩子的,这里仅说平均。
吃的东西便宜,工业品很贵。比如其手表与自行车都过百的。
1996年以后,工业品降价,农业品涨价。直至今天这个样子。
按当时6块钱活一个月的人,同现在一个人要用800块钱左右,生活一个月就可以比出来了。
只不过那时候可能一个月吃不上一回肉,现在可能天天要吃肉了,鸡蛋是跑不了的。那时候一个月能吃一两个鸡蛋也不错的。人可能一年都吃不上鸡蛋和肉呢,只有过春节才能吃到一两二两肉,一二个鸡蛋的。
衣裤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通常情况下一穿穿10年左右。并且是大人穿过后小孩穿,小孩再传给弟弟,妹妹们穿,最后做成布鞋了。没有浪费的。
衣裤被子鞋袜等都由自己家女人做。没有买的。
通常人家的屋里头就是一张桌子,几把凳子和两张床。剩下的就是纸合箱子装些物品了。
每月挣60块钱左右的人家可能有一个电子管收音机。一个月挣了40多块钱的,人家可能有一个暖水瓶。七八十块钱人家有自行车缝纫机。这就是高档家具了。真讲究的人可能拼着命买一块手表带的,所以那时候谈对象如果戴块手表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那时候90于100多200多块钱的人家吃粮也要论称称的。
因为每个人的粮食定量都是一定的,搬运工是36斤半,锻工是32斤,一般工人是28斤,干部文案工作的是22斤,18岁的年轻人是18斤,16岁以下的也就16斤以下了。没工作的家属就是18斤。所以那时候人都是半饥半饱的。
城市内除祖传的家具以外,只有在1988年以后才兴几条腿的家具的。
正常人最穷的户,我见过是一个老头。他用苞米杆儿在人家山墙头上搭个窝棚。用苞米叶子铺成床,睡在里面。就有一个锅,一个破了碴子的碗。这就是全部家当了。那时候的农村人,红薯下来就胖了。过完年就都瘦了。直到红薯下来再胖,过完年再瘦。有个顺口溜说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70年代的小麦田里的麦子之间有一手掌宽,稀稀拉拉的亩产也就是80多斤左右。只有在1975年以后有化肥了,渐渐成蜜植了,也有电泵浇水了,粮食才丰产了。由亩产100多斤,向现在的亩产七八百斤进发了。现在的小麦田,人进不去的,野鸡也钻不进去的,太密了。
1978年我母亲急性肠胃炎住进医院,经过一周治疗痊愈出院,总共花费:37块多钱。拿单位还能报一半,也就能花费不到20块钱。如果放在现在同样的病例,住院治疗:检查费,治疗费;护理医药费下来至少也得一万五千元左右,按城市居民医保报销也得花五千左右。不比不知道,一比就知道现在的物价够高的了。这还只是医病一方面,学生的学费,房费就更不用说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