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现阶段的农村电商是一个伪命题。所以,加盟农村淘宝,成功性很小。如果把加盟农村淘宝作为在农村创业的方向,绝大多数的店小二很难成功,但是作为副业经营,还是可行的。有实力建设自有电商平台除外。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不得不谈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的环境和态势。
自从2014年开始,阿里和京东先后宣布投入100亿,把自己的渠道和网点往农村下沉,号称要“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打通最后公里”。不得不承认,农村的市场是巨大的,是广阔的,是大有所为的,而且目前还是政策的红利期,电商平台运营方、农产品提供商、农产品加工方、物流企业、冷链运输行业、电商平台加盟户、普通农户都会从中得到实惠,不仅仅是电商下农村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整个产业链条的横向建设和延伸的问题,是一篇大文章。社会各界都看好农村电子商务,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村电商。连续几年,中央都出台农村电商的指导性文件和发展规划方案,各地地方政府积极申请电子商务下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申请到的,可以拿到中央财政的专项补贴。补贴主要用于物流、电商培训、项目孵化等各方面。总的形式欣欣向荣,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政府对农村的网络、公路、物流加大投资力度,农村电商发展的软硬件坏境都具备了。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力度,可以说,完全唤醒巨大的农村市场。也正因为如此,阿里和京东农村电商作为突破的方向。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非常的残酷。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听说哪家企业在建设农村电商的过程当中能盈利的,绝少部分加盟京东、阿里平台的个体能勉强维持生活。从去年开始,农村电商不再显得这么火, 慢慢回归到总结阶段。为什么马云爸爸和东哥舍得下的血本,看好的行业,一直达不到当初的目的呢?
这个疑问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忽略了农村的特殊性,特别是中国农村独有的特殊性。一下我分别展开回答。
▍农村购买力和工业品下乡的问题。
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改革开放了30年,农民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很多农户都盖了几十万的新房,购买力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们疏忽了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目前有购买力的农民,百分之八十都进城打工了。这群有购买力的的农民变成了准市民了,他们的购买力在他们工作生活的城市,不在农村。目前在农村生活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些人是没有多大的购买力的。而且这些人大多数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你让人家怎么下单?有人说,可以让驻村店小二代购。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只想回答:他们的子女基本上在外面务工了,一到春耕农民时节,都会自己买好了寄回家的。我们村很多人家都是这样,种子、化肥、地膜都是打电话给子女寄回来的。至于家用电器和工业品下乡,在农村生活的老人更不会轻易自作主张购买了。原因也很简单,家用电器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参数性能、性价比、售后服务等等,在家留守的老人更不放心自己购买,基本上都是等子女回家才添置的。
▍农产品进城的问题
这个是最大的问题。其实淘宝,天猫、京东也对这个问题是最感兴趣的,当初也是非常的看好,政府也一样看好,希望自己的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和工业品能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世界去。目前来说,虽然工业品下乡遇到问题,但是问题还是不大,还是可以下乡销售的,反正卖得多少算多少。那么农产品进城遇到什么问题呢?抛弃品牌的问题先不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标准和认证的问题。很多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没有统一的标准,没办法做到统一,认证很困难。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家都明白,谁能证明你的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安全的,你执行的是国家的哪个标准?你在执行这个标准的过程当中,有没有动态的管理?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哪个环节出问题,这个食品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目前农产品很难进城。
▍经营者的能力水平问题
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江浙广东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因为城乡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农村人接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比西部地区的高,所以总的素质比西部的农民高得多,所以那些地区的农村电商能做得比较好,这个是事实。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淘宝村、淘宝镇。但是,我们放眼看看中国西部地区的农村,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这样的。不夸张的说,在农村生活的老人,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除了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就很难认识。这些人指望通过政府补贴的培训后开淘宝店?况且,就算是大学生,也不一定在淘宝上开店了就能挣到大钱的,不倒闭就算不错了。因为开淘宝店本身也是一个技术活。产品怎么组织?怎么美化上架商品图片?如何做活动促销?流量怎么解决?这些都是很费神费脑的问题。
综上所述,农村电商水很深,没有点能力的人,就没必要摸着石头过河了。因为河水太深了,石头还没摸着,自己就被淹死了。因此,绝大多数人,做不好农村淘宝。不要被目前的虚假繁荣蒙蔽了双眼。
农村电商是在未来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市场,现在城市电商基本处于一个饱和了,但农村相对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且现在国家政策也很多地方向农村倾斜。这就给电商创业者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我认为做好农村淘宝应该了解以下几点.
一、首先了解你处在的地方能提供什么;
二、你提供的产品的市场消化量有多少;
三、你提供的产品能否有持续输出、输出的量有多大;
四、你能给客户提供哪些特色服务。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