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小白的销量已经突破10亿,净利润2个亿,而这仅仅是它成立的第7年。7年时间里,其他创业的小酒品牌死了不计其数,江小白却在爆发性成长。
就市场销量而言,其实江小白远远不如小郎酒、红星二锅头这样历史悠久的名牌小酒。名牌小酒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力和资源,以传统的渠道分销模式占领市场。江小白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与年轻人沟通的语境。这是除它之外,其他所有白酒品牌还未做到的,所有!
大部分“青春小酒”还在路上探索,而一旦试图以年轻人的语言风格与消费者对话,就会被市场打上“模仿江小白”的标签。在品牌塑造上,江小白占尽了“青春小酒”的品类先机,任谁也突不破。
但在这里,我个人的观点是:江小白成于“青春小酒”,却也会受限于“青春小酒”。
江小白,从品牌创立开始,在白酒界首次尝试用“语录”对话的方式与年轻人沟通,逐步积累起了自己的粉丝,并被打上了“文艺小酒”的标签。江小白线下的品牌公关活动,玩乐队、约酒大会,都是在从与年轻人的情感沟通上打开切口,不断强化“青春小酒”属性!
2017年,江小白又制作出了一部二次元动漫《我是江小白》。这是又要收割90后、00后的节奏了。
平心而论,这部动漫作品拍得还不错,画质在国漫中算很走心了,剧情也丰满,就是太...太...太学院派了。在片子里,江小白作为男主角——某杂志小编辑出现,依然是职场小白的人设;虽然也谈起了恋爱,依然是爱情小白的人设。他还是那个“生活很简单”的江小白。
可以看得出来,江小白品牌在持续强化“青春小酒”的标签,并在尝试更多与年轻人沟通的方式。
我的疑问是:
1.“青春小酒”概念有持久的溢价能力吗?
物价上涨,酒水的原材料成本持续升高,未来涨价肯定是必须的。江小白一直在强化“青春小酒”的概念,而年轻人的消费能力相对有限,对价格极其敏感,尤其是作为非日常消费品的酒水。未来,他们能否为“高价的青春情怀”买单?
2.“年轻人”变成“中年人”以后还会喝“青春小酒”吗?
随着年轻人逐渐成熟,仅靠情怀肯定是不能打动社会经历丰富的熟男群体了。江小白的品牌策略始终坚持“青春小酒”,那岂不是要一茬一茬地“割韭菜”,收割完这一代年轻人,再收割下一代年轻人?品牌价值主张不跟随消费者一起成熟,产品线也不作适当升级与延伸,销量会持续稳定增长吗?
我说完了,你觉得呢?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