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解释】: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全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