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句朱熹的诗词句子摘抄

 2023-12-09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100句朱熹的诗词句子摘抄

100句朱熹的诗词句子摘抄:

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措之患。

2.让者,礼之实也。

3.保初节易,保晚节难。

4.仁之发处自是爱。

5.观书有感【作者】朱熹 【朝代】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天下之理不过是与非两端而已,从其是则为善,徇其非则为恶。

7.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

8.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9.先见象数,方说得理,不然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然义理象数一以贯之,乃为尽善。

10.狐,兽名,似犬黄赤色,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所见无非此物,国将危乱可知。

11.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

12.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13.云垂幕。阴风惨淡天花落。天花落。千林琼玖,一空莺鹤。征车渺涉穿华薄。路迷迷路增离索。增离索。剡溪山水,碧湘楼阁。

1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15.敬字工夫,乃是圣门第一义……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

1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17.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18.虽无山顶烟岗润,亦有灵源一派香。

19.讲学莫先于《论》、《孟》,而读《论》、《孟》者又须诸章熟读。

20.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21.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22.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23.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24.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

25.夜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方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鲲鸡鸣喔喔。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26.德者德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

27.不起患得患失之心,何处不是安地?

28.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29.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道德素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秦汉儒学 偏重 为政治民小学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教人如何为人大学 诚意篇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修身在正其心

30.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须教有疑

31.《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32.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仍豪放得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33.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

34.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

35.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3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

37.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8.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

39.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

40.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41.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4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43.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

44.学者当提醒此心,如日之升,群邪自息。

45.决然不为小人邪说所乱,不为小利近功所移,然后可以向前担当,鞠躬尽瘁,上成圣主有为之志,下究先正忠义之传。

46.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手中握。

47.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

48.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小学·嘉言》 ?

49.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50.圣贤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谓求道力行)。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得工夫。若半上落下,半沉半浮,济得甚事!

51.志者诗之本也

52.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53.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54.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5.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

5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7.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58.俱收并蓄,待用无遗

59.师严道尊,教乃可施

60.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61.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62.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63.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64.朋友,以义合者。

65.和风山川秀,佳气度吉祥,何处满城春,稚子见天真。

66.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67.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常时暗诵默想,反复研究。

68.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此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恁一心在书上,方谓之善读书。

69.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

70.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 礼记 中的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汇集一起刊刻,合称 四书。再加上 先秦的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71.坚冰深处春水生。

72.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73.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74.月盈则亏,日中则昃

75.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

76.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77.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78.心平则气自和。

79.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

80.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81.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82.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83.礼即理也。

84.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 ,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8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6.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87.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88.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89.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

90.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9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92.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93.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94.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95.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96.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97.守正直而佩仁义

98.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99.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100.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之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ulu8/37158.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8秒, 内存占用358.63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