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父亲的诗

 2023-12-08  阅读 4  评论 0

摘要:1910年秋,毛泽东十七岁这年,他再一次违背父亲要他来米行当学徒的意愿,第一次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过寄读生活,开始领略外边的人情世故,临走时为父亲留下了著名的诗句: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

毛主席给父亲的诗1910年秋,毛泽东十七岁这年,他再一次违背父亲要他来米行当学徒的意愿,第一次到了离家五十多里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过寄读生活,开始领略外边的人情世故,临走时为父亲留下了著名的诗句: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带着这种抱负,告别了自己的父亲,只身走向外边,走向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要学成名、成就事业的地方。  然而,他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民的儿子,一个家庭不甚1裕、刚走出家门又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的农家孩子,来到东山小学读书,相对于外边的孩子,是显得愚笨了一些。难免不受一些顽皮的小孩的戏弄和嘲笑,甚至有的直接欺负他,讥讽他是老土、乡吧佬。  对此,作为血性男子汉的毛泽东,心里始终是忿忿不平的,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自己就是从乡里走出来的、就是没有多少见识。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抒发自己情感和志向的作业题,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根据自己所见所闻写一首诗或者词,以抒胸志。  毛泽东按时完成了自己的作业。他在诗中写到:  咏 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杨绿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老师读着这充满王者之气的诗句,心里在发颤。发自肺腑地说:  了不得!了不得!这个学生了不得!他的身上有王者之气!,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生们也感到,这首诗非常吓人的,自感弗如。自此后,谁也不敢再看不起他了、谁也不敢再戏弄他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ulu/16500.html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4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16秒, 内存占用332.54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