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舫3岁时(1921年)随父母逃荒到天津,靠父亲卖菜为生,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幼小的李兰舫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托着果盘到河东(今河北区建国道)一带的戏园子卖西瓜,无形中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李兰舫11岁时拜雷喜富为师学习京剧,12岁入刘翠霞(今武清区敖嘴村人)的山霞社,拜赵月楼为师改学评戏。第二年改入白玉霜班。在白玉霜、刘子熙的指导下,很得白派真传,技艺日臻成熟,逐渐成为一个有影响的白派演员。
1937年开始在天津独挑育德班,还曾多次领班赴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演出,颇受东北观众欢迎。1949年任天津勇风剧社主演,1957年调沧县评剧团(沧县当时属天津)。李兰舫嗓音宽厚、圆润,白派韵味十分浓郁。在白派委婉低沉的基础上,她的唱腔又有所突破,呈现出苍劲高亢的风格。她的戏路很宽,除工旦角外,还能演生、净、丑等不同角色。代表剧目有:《砸粥缸》、《骨肉情深》、《母子两代英雄》、《潘金莲》、《珍珠衫》、《桃花庵》、《玉堂春》、《秦香莲》等,其中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剧观摩演出时,主演的《孔雀东南飞》获得二等奖。
十年动乱中,她被戴上“戏霸”的帽子,下放幼儿园当保管员,受尽磨难。从1973年开始重返舞台,粉碎"四人帮"后,李兰舫更加勤奋工作,常常带病坚持演出。1984年9月2日,这位德艺双馨的评剧艺术家因重病染身,病逝于沧州,年仅66岁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