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卿与四大名旦(5) -名家散忆-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8  评论 0

摘要:荀慧生幼年学梆子花旦,十六岁起改演京剧。他谈到自己的师承时说:“我曾从庞启发老师学梆子,又从乔蕙兰、李寿山、曹心泉等老先生学昆曲,从吴菱仙、孙怡云等老先生学青衣,从张彩林、陈桐云、路三宝、田桂凤、陆杏林、程继先等老先生学花旦,后来又从王瑶卿先生学习。” 他

荀慧生幼年学梆子花旦,十六岁起改演京剧。他谈到自己的师承时说:“我曾从庞启发老师学梆子,又从乔蕙兰、李寿山、曹心泉等老先生学昆曲,从吴菱仙、孙怡云等老先生学青衣,从张彩林、陈桐云、路三宝、田桂凤、陆杏林、程继先等老先生学花旦,后来又从王瑶卿先生学习。”

他学戏很多,初有名气的时候,评论者说他:“声价虽起,体质未庄,乃更投王瑶卿兼习青衣,遂为青衣正工。一曲霓裳,倾动京邑。”王瑶卿把自己在一些传统剧目中革新了的青衣唱腔及表演传授给他,如《女起解》《玉堂春》《汾河湾》《武家坡》《审头刺汤》等戏,他演的都是王派路子。王瑶卿还教会他不少刀马旦戏,如《樊江关》《穆柯寨》《穆天王》《红柳村》《能仁寺》《银空山》等,他学得到家,人们赞誉他“身段脚步直追瑶卿”。

荀慧生擅演花旦戏,在“四大名旦”中是具有特色的。有人记述他:“花旦戏学期较久,尤为拿手,得瑶卿之神髓,并兼他人之长,“炉火纯青,已入化境。”

荀慧生向王瑶卿学会各种京剧旦角的演唱艺术,同时又学到他打破旦角各行间藩篱的革新精神。他说王瑶卿“戏路很宽,他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对于表演方面,也不愿意太受角色分工的限制。”

荀慧生所演新戏中,至少有四五十出是陈墨香、王瑶卿编剧、导演的。荀慧生说到与陈墨香的合作,曾说:“伊时同为瑶卿先生座客,语谑极洽。……余见其才思敏捷,文笔犀利,乃挽瑶卿先生为介,馆之于家,以师礼事之,是为合作之始。举凡剧本之编订修整,所谓‘打场子’‘安俏头’申明主题,隐寓讽刺,形之于表演动作,与之相共切磋,无间风南,真如鱼得水。”而在这些剧本的构成中,一般也都有王瑶卿参加研究场子,安排唱做,更帮同排演、创腔。陈墨香就曾记述:“王雅庭(瑶卿)谓慧生辅佐太少,自告奋勇,愿为排戏改腔。”

王瑶卿先把自己常演的一些独有新戏拿来,与陈墨香一起加工修改,使之既有所提高,又适于荀慧生演唱,再授于荀慧生,如《庚娘》《荀灌娘》《棋盘山》等,这些戏也就成了荀派名剧。他们还曾帮助荀慧生把一些旧有的传统剧目增益头尾,加以改编,成为新的整本戏,如《玉堂春》《得意缘》《十三妹》等;把一些梆子剧目翻成京剧,如《辛安驿》《香罗带》《元宵谜》等。而陈墨香为之编写的《钗头凤》《还珠吟》《杜十娘》《红楼二尤》《鱼藻宫》《美人一丈青》等,在排演中也都得到过王瑶卿的指导。报刊上记述着:这些戏“其师王瑶卿均为之重排,复参以己意,再加以穿插,别创新声,深为观众所倾倒。”于是在王瑶卿、陈墨香等的帮助下,荀慧生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荀派”。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yuan/209393.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12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2.1968秒, 内存占用1.6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