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越发思念小时候的亲朋故旧,这大概是人之常情吧,我也不例外。
前不久,《北京戏剧报》登载了介绍“台湾第一关公”李桐春的文章,这就更加重了我对远在台湾的兄弟桐春、圜春及其他朋友的怀念。
桐春弟是属兔的,今年当是五十四岁了。他自幼学习京剧文武老生。他武生戏开蒙学的是《蜈蚣岭》,猴戏开蒙学的是《水帘洞》,红生戏开蒙学的是《斩华雄》,这些戏大多是我手把手教会他的。桐春弟天资聪慧,练功刻苦。父亲李永利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幼小时,让他在“鸣春社”科班坐科学艺,按“鸣”字排取名李鸣俊。每天,桐春弟与科班学生一起练功,一起学戏,一起演出,父兄对他的要求十分“苛刻”。四十年代初期;桐春弟演出《嘉兴府》,剧中的鲍自安要走“云里翻”,这是父亲的绝活之一,桐春弟临场稍有疏忽,没有做好这个动作。下场之后,父亲揪着他就打,桐春弟挣脱逃开,父亲在后台气喘吁吁地追着打他。这件事对桐春弟刺激很大,以后,他发奋努力,自强不息,技艺大有长进。
桐春弟出科之后,成了我演出中的好帮手,我们俩合演的《武松打店》(他饰孙二娘)、《战马超》(他饰张飞)、《十八罗汉收大鹏》(他饰罗汉)等戏,相互照应,配合严紧,一时很受欢迎。记得一次我俩合演《战马超》,弟兄两个全力以赴,各不相让,开打时竟将两人的靠旗飘带绞在了一起,其猛勇火爆当是可想而知的了。
1948年底,我们正在上海演出,台湾的同行来沪邀角。当时,我们的业务不够理想,桐春弟就与顾正秋、胡少安等以及“鸣春社”的部分学生一起赴台演出。万没料到的是我们弟兄自此一别后,天涯咫尺,三十余年再未会面。
《古城会》是我近些年来常演的剧目。演出之后,我常常产生一种联想:剧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是异姓兄弟,他们在经历一场波折之后,尚能团聚在一起,而我和兄弟桐春、圜春等以及亲友们,却被分隔在台湾海峡两侧,我们什么时候也能来个“古城会、大团圆”呢?
我相信这一天终会来到。我盼望着这一天早日来到,早日来到!
李桐春扮演的关羽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