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黑社会的巨头之一杜月笙,有天下头号戏迷之称,他不光爱听爱看,还请专人教授,学会后就到票房里走票。人们记忆最深的几次,如1924年为难民组织募捐义演,他演过《连环套》;193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时,他演过《打严嵩》;1931年上海中华赈济会募捐义演,他演过《骆马湖》。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张慰如主演《玉堂春》,他和张啸林分别扮演蓝袍和红袍。
杜月笙喜欢结交戏曲界人士,京津沪的京剧界名人,大都与他有来往。教他戏的老师是在天津德胜魁科班出科的苗胜春,此公除了不演旦角,其他行当无所不能。杜月笙虚心向他学戏,以师尊之,以礼待之。杜月笙不是科班出身,基本功浅薄,在台上拙于做功,苗胜春教他在行头上出新花样,以弥补其表演不足。如他演《连环套》里的黄天霸,先后四次出场,就为他设计了四身相当考究的苏绣褶子,出一次场换一身。他戴的盔头,加了许多水钻作点缀,灯光下熠熠生辉。因为水钻的分量沉重,戴在头上很不舒服,他在台上常因此忘记台词。这时,负责把场的苗胜春便捧着小茶壶走上台去,借给杜月笙饮场的机会,在他耳边悄声提词,把忘词的尴尬掩饰过去。杜月笙自我解嘲说:“唱一出戏实在太累,不亚于生场病,我这才是苦中作乐。”
杜月笙唱戏改不了他那浦东方言,尤其他擅演的《打严嵩》,那段西皮流水板,咬字发声最为浓重,被独角戏名演员王无能编到滑稽段子《杜月笙打严嵩》里,在市民中广为传笑。有一次杜公馆举行堂会,杜月笙差人送柬,请王无能来演这个节目。王无能心惊胆战,又不敢不到,无奈之下,硬着头皮表演了一回。唱完,他加了一句话:“我唱的是杜派,杜先生已经自成一派了。”杜月笙看得很开心,听得也舒服,不但未加怪罪,而且连说蛮像、蛮像,出手赏给王无能现大洋200块。
旧社会,绅商大吏讲究举办堂会,这在杜月笙家习以为常,其中几次,论规格,南北各地的私宅恐怕无人能比。1931年为祝贺杜家祠堂落成举办的堂会,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生行演员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谭富英,武生演员杨小楼、李吉瑞,小生演员姜妙香、金钟仁,老旦演员龚云甫,丑角演员肖长华、马富禄以及南方名角麒麟童、刘奎官等京剧名家荟萃一堂,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堂会。
又如1947年,为祝贺杜月笙60寿辰举办的堂会,连演十天,又是京剧名角毕至,女老生孟小冬专程前往,演了一段《搜孤救孤》。此前十多年间,孟小冬只在抗战胜利后欢迎蒋介石抵达北平时登过一次台,再就是这次为杜月笙祝寿又演了一次,此后再不登台表演。更令杜月笙自豪的是,他自1913年在上海结识梅兰芳以后,梅总是有求必应,杜宅每次举办堂会,梅兰芳有请必到,而且还陪杜合演过《四郎探母·坐宫》,这是花多少钱也难以买到的荣耀。
杜月笙有五房妻妾,其中的两位为专业戏曲演员。1921年,成名于天津的第一代河北梆子、京剧兼工的女演员小兰英,带领儿女姚玉兰、姚玉英姐妹到上海黄金剧院演出,经黄金荣的夫人李志清从中说和,将姚玉兰许给杜月笙为侧室。婚后出入新宅的客人以戏曲界居多,这使杜月笙得识不少京剧界的名流以及喜好京剧的票友。按照婚前的约定,姚玉兰婚后不能再唱戏,她只在1931年的一次赈灾义演中演了一次《刀劈三关》和《辕门斩子》。
为了排遣姚玉兰的生活寂寞,杜月笙约来文武场面(乐队)到新宅,组织家庭内部排戏吊嗓,这座新宅几乎变成一所票房。杜月笙的最后一位如夫人孟小冬,出身于梨园世家,为女老生魁首,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杜月笙派专机把她从北平接到上海,不久,随杜月笙避居香港。此时杜月笙患病卧床,孟小冬服侍杜的饮食起居。1950年,病中的杜月笙与孟小冬在香港补行了婚礼。一年后杜月笙病逝。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