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看天津青年京剧团雷英的演出。表达她给我的印象的最恰当的一句话,就是“色艺双全”。
几十年来,谈艺尚可,岂能论“色”?其实,这也是“左”的思潮所带来的一种心理扭曲。古人比我们坦率得多。元人高安道散曲《淡行院》写他去看戏的目的,就是“赏一会妙舞清歌,瞅一会皓齿明眸”,并不隐讳对演员姿色的追求。传世最早的戏曲演员评论专著《青楼集》,也以“色艺无双”、“色艺俱绝”一类话称道当时受观众欢迎的女演员。戏剧并不是单纯给观众以声色之娱的,它还要满足观众更高的心灵的旨趣,为建设人的心灵美服务,但它的基本手段却是演员的技艺和姿色。
毫无疑问。戏剧感受中包含着一定的性爱成分,因而演员姿色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常常是观众进入审美的第一个冲动。据说,现在剧团下乡时,有些小伙子要站在村头看看有没有年轻漂亮的女演员,如果没有,连戏都不想看了。这是不应当责怪的。英国戏剧家马丁·艾思林也认为,否认这种心理要求,“是愚蠢的伪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欣赏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剧本里的诗,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绝妙的诗篇,还因为那些诗是由一个能使我们动情的漂亮的年轻女人或男人体现出来的;这种激情提高了诗的价值,而诗又使得激情更崇高了。”雷英年轻而漂亮,扮出来的铁镜公主、柴郡主,一出场,就有光明舞台、耸动观众的力量。
当然,姿色的美只是雷英魅力的一个方面。演员主要还得靠技艺来征服人。雷英有张君秋亲自指点,在声乐技巧上。她的基本功已相当扎实。现在摆在雷英面前的任务,就是继续在自己的自然美上建立起更加光彩夺目的艺术美来。我有一点希望:对待流派,既要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不深钻是学不到好东西、真功夫的;但任何流派都有局限性,不能被它框住。歌德在谈到绘画上的摹品时说:“它们不算坏,因为从其中每个部份可以约略看出所根据的蓝本是很高明的。但是你也不能说它们好,因为它们照例缺乏普尚(指被摹仿的法国十七世纪大画家——引者)所表现出的画家自己的那种伟大人格。”京剧表演有很高的技巧,强调青年首先把某些流派的有特色的作品继承下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临摹高明的蓝本的同时,更要注意学习提供这些蓝本的艺术家的伟大人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而创造是艺术修养的成果。因此,除了掌握基本功外,还要象梅兰芳说的那样,善于“在戏曲范围之外”去广泛汲取各种养料。修养高了,创造意识才会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