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穆桂英披铁甲壮志凌云;杨家将挥长枪驰骋疆场,驱敌寇保国土威风凛凛。”舞台上穆桂英53岁披甲上阵,生活中的马金凤83岁仍在梨园驰骋。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马金凤在戏曲小品《守岁大观园》中出演“老祖宗”贾母,在戏中她演唱的依然是拿手好戏《穆桂英挂帅》选段。老人中气十足的演唱令人叹为观止。日前,记者特地采访了这位被誉为豫剧“五大名旦”之一的老艺术家。
马金凤与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阎立品被人称为“豫剧五大名旦”,如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只有马金凤一人了。被观众誉为“洛阳牡丹”的马金凤是棵艺坛常青树,6岁登台,已经在舞台上活跃了77年,至今仍精力充沛地活跃在剧坛艺苑和一些大型演出活动中。她还担任河南省豫剧团团长,经常率团下乡演出,每年下乡演出达200多场。马金凤说:“我现在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好,嗓子好,没啥大毛病。只要我能唱,就永远不会离开舞台。”
博采众长创“帅旦”
马金凤是山东曹县人,6岁时便跟当时被称为“盖九州”的父亲崔合利学唱河北梆子。旧社会里,唱戏的没有任何地位,尽管父亲戏唱得非常好,但还是穷困潦倒。1930年,她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并改名为马金凤。她以小嗓为主,大小嗓结合运用,经过70年的舞台实践和不断革新,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帅旦”艺术风格。
马老有很多代表剧目,最著名的是《穆桂英挂帅》、《花打朝》和《花枪缘》,这些作品都已拍成戏曲艺术片。1953年马金凤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具体指教。1956年,马金凤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演的穆桂英熔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1958年中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观看了《穆桂英挂帅》。
2001年1月4日至10日,马金凤亲率庞大演出阵容,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穆桂英挂帅》。尽管这是马老的代表作,自己演了不知有多少场,但为了使这出经典剧目常演常新,又进行了重新编排,增删了很多,这对于马老来说非常不习惯,而且人年纪大了,记起词来也非常困难。但她的方法就是勤学苦练,有时候为了几句唱词,她可以琢磨好几个小时。就是在睡觉时,做的梦都跟背词有关。终于,老人把改动的唱词全都背会了,她信心百倍地重新塑造了一个富于现代感的“穆桂英”。
这次演出获得了很大成功,除了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10场外,马老还到全国各地进行百场巡演。一个正值壮年的演员进行百场演出尚且不容易,何况是一个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呢!但老人在每一次演出时,都是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没有任何倦意,跟她相处久了,一些演员只能佩服她: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有精神头儿,真不可思议!
期待北京奥运再“出征”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是个大喜事儿。马老说,她想带着几代“穆桂英”同台唱“出征”,向全世界展示一下我们的形象。
马老的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不久,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就给马老打电话,让马老带10个12岁以下的小娃娃演这个节目。接到这个电话后,老人心说:我还没有准备呢!但她却感到高兴,因为自己的设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为了这个节目,马老从洛阳牡丹艺术学校里选拔出来了10个小女孩,自己手把手地教她们。
跟孩子们在一块儿,老人感觉自己不像是80多岁的老太太,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心情非常畅快。在2004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上,老人带领着10个“穆桂英”的演出非常成功,很多戏迷看了之后都交口称赞。老人却并不满足于此,还要继续为自己的2008心愿而努力。她说,到2008年,我要带着10个不同年龄段的“穆桂英”到北京奥运会上演出。那时候我86岁,也正值我的舞台生涯80年。
[1][2]下一页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