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春艺名小达子,生于1885年,13岁入永盛和科班学演梆子老生,兼习武功,出科后到天津投奔师兄魏联升。1907年随魏赴奉天、营口演戏,经常一个人在3出戏里扮演3个不同行当的角色:在《薛礼叹目》里演武生薛礼,在《普球山》里演彩旦,在《回荆州》里演花脸张飞,而且有躺在台上耍大刀的技巧表演,由此崭露了头角。翌年返津后,享誉京津沪的名家李吉瑞指导他学会《恶虎村》、《独木关》、《骆马湖》等一批黄(月山)派剧目,并安排他随吉升名班露演。他虽然身材矮小,扮出戏来却威武英俊。他既演梆子又演皮黄,既工文戏也工武戏。他唱梆子使用本嗓,一般不用假声,唱腔高亢流畅,一气贯注。他演武戏,靴子功底厚实,跑起圆场来脚步快捷轻盈,手上功夫也很利落。他1914年陪同女艺人小香水在北京中和园露演后,多次进京献艺,给北京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自1913年首途上海,此后多年,上海成为他发迹的重要阵地。
小达子在上海不仅以传统戏著称,他还是机关布景戏《宏碧缘》的首演者。他为剧中的骆宏勋设计了装饰玻璃彩珠的新式戏衣,在舞台灯光映照下流光溢彩,晶莹绚丽 ;脚上穿的花色彩靴,从造型到质地也新颖别致;他在台上使用真刀真枪,开打时人腾影飞,火炽热烈。小达子得其内弟陈俊卿帮助,还编演了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他在前边几本扮演以老生应工的陈琳,声腔师法孙菊仙,声高嗓阔,洪亮如钟;后边几本,他改演净行应工的包公,做戏特别火爆夸张。尤其第8出“打銮驾”,唱腔婉转动听,表情朴实真切,被上海群众誉为活包公。他在这出戏里始创包公戴五绺髯口,为后来同行塑造包公时所效法,一直沿传至今。当年小达子在上海偶尔也演河北梆子,邀约贾璧云、毛韵珂等梆子科班出身的上海名角,合演《回荆州》、《玉虎坠》、《蝴蝶杯》等名剧。他还曾应欧阳予倩邀请赴汉口,演出根据河北梆子《扒皮拷》改编而成的京剧《风波亭》,汉口的报纸有文称饰演岳飞的小达子、饰演岳夫人的欧阳予倩、饰演张保的郝寿臣为“空前三绝”。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小达子举家北上天津,定居在人称的达子楼(天宝戏院附近),他延聘剧坛耆宿尚和玉和张德俊、娄廷玉等名师,指导其子李少春学戏,李少春后来成为京剧界的一面旗帜,小达子功不可没。
全国解放后,李桂春被聘为中国戏曲学校名誉教授。这期间,他与郝寿臣在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合演《逍遥津》,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
1954年天津市举办第一届戏曲会演,小达子演出河北梆子《蝴蝶杯》,与银达子并列本届会演最高奖级——荣誉奖。同年举办的河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他与秦凤云合演河北梆子《回荆州》,再获荣誉奖。1955年,河北省戏曲学校成立,李桂春被任命为校长。1959年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建立(院址设在省会天津),河北省政府分别任命荀慧生、李桂春为正副院长。
1961年7月,76岁的李桂春应中国剧协河北省分会、天津分会联合邀请,与贾桂兰、金宝环、宝珠钻等著名艺术家,在天津中国大戏院合演河北梆子老本《蝴蝶杯》,扮演“打子”一折的田云山。自解放后,各地演出河北梆子《蝴蝶杯》,几乎均将“打子”一折删除,此次内部观摩演出,要求李桂春按照历史原貌示范表演,至今,河北、天津的广播电台仍保存着当年演出的实况录音。这一次内部观摩演出,也是这位老艺术家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粉墨登场。事后10个月,即1962年5月4日,他在北京东郊民巷的寓所里逝世。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