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派艺术的“打” -艺文札记-艺苑芳华-戏曲艺术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有人认为“马派”的艺术特点只是唱、念、做三方面,而“打”就似乎没有可谈的了。这是对马连良老师的艺术不够深知所造成的,也是对他晚期经常表演的剧目中的所有动作欠做剖析的浮浅论断。马老师一生演过很多不同戏路、不同派别的剧目,偏重武打的有:《定军山》《阳平关》《战

有人认为“马派”的艺术特点只是唱、念、做三方面,而“打”就似乎没有可谈的了。这是对马连良老师的艺术不够深知所造成的,也是对他晚期经常表演的剧目中的所有动作欠做剖析的浮浅论断。马老师一生演过很多不同戏路、不同派别的剧目,偏重武打的有:《定军山》《阳平关》《战樊城》《临潼山》《盘河战》……。

就《盘河战》说,马老师扮演的公孙瓒,除去唱、做、念以外,要先和袁绍开打,继而还要和颜良、文丑开打,最后战败落马。其中有一段开打是颜良用大刀把儿迎面扎过,公孙瓒急忙躲闪,只有一丝之差没有被扎伤面部,刀把擦着上额头皮,一下把头盔挑掉。这一紧张情景,舞台上表演只是一刹那间。只有演过这个戏的演员才能体会到这一动作的艰难。

马老师演这一段时,事先在后台把头盔的绳子放松,当开打接近到挑盔时,马老师与饰颜良的演员都准确而又迅速地站好相互的位置。颜良的刀把儿向上一扎,刚到而未到头部的一刹那时,马老师弯腰,然后脖梗子用力往上一挺,硬把一顶沉重的头盔甩的离开头部,从四根靠旗的上端扔到后面去。这个动作层次不多,可技巧不好练,躲慢了要出事故,躲早了不真实,腰弯大了,不美观,腰弯得太小,只凭脖梗子甩,力气不足,恐怕头盔不能扔过靠旗子去。有的演员由于武功基础差,没有把握,又为了保证安全,到了这时只有站远距离,放慢了速度,这样肯定不能把“挑盔”的惊险情节真实而又精彩地表现出来。而马老师演公孙瓒时,“挑盔”的武打动作惊险漂亮、真实俐落,由此可见他武功基础是多么深厚了。

马老师曾经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我不是‘义和团’那种‘刀枪不入’的老生!”。这就是说:不把“打”和他的艺术成就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至少是低估,或者是不全面的。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yanyuan/209182.html

标签:db关键词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59秒, 内存占用333.59 K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