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女师 “雨”后“日出” 白天教课晚上写作
1934年暑假,曹禺从清华毕业后,应老同学杨善荃的邀请,回到天津,应聘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担任外国文学教授。在此任教的两年时间,他除节假日回家外,平时就住在“女师”学院职工宿舍楼上的一间单身宿舍里,就是在这里,曹禺写出了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力作《日出》。
在河北女师,曹禺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学和艺术创作上。他教英文、教英国文学史、教西洋小说史、教莎士比亚,还教点法文。在改编、演出《新村正》《财狂》的同时,1935年,曹禺酝酿并创作《日出》,他白天为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1936年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
记者近日到访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旧址——现天津美术学院。美院的老师表示,现今美院变化很大,许多老楼已经在变迁中面目全非,老资料更是在搬迁中丢失了不少,曹禺当年住宿并创作《日出》的小楼恐怕已经没有了。记者另从天津美院图书馆傅馆长处获悉,现学校校史馆还留存着曹禺先生《雷雨》《日出》的剧本,书页上有先生亲笔题写的字,这一剧本现在校史馆珍藏。
曹禺文学作品地图
周学熙故居 “周公馆”原型就在这儿
曹禺构思《雷雨》虽然是在大学时期才开始,但其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说是伴随着他在天津成长的19年,其中,关于周公馆以周学熙故居为原型描写,一度是百姓热议的话题。
民族资本家周学熙曾在天津创办华新纱厂。其间在天津英租界32号路及38号路购地十二亩,兴建起了三组住宅(在今天津南京路三多里及澳门路1-3-5-7号),人称“周公馆”。曹禺因为家庭曾和周家有过往来,少时曾得以进出过周公馆,日后他以周公馆为背景创作了著名话剧《雷雨》。社会上普遍猜测该剧讲的就是周学熙家族的故事。在当年这曾经引起周家的极度不满。很多年后,曹禺“澄清”说:“周家是个大家庭,和我家有来往,但与事件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下他们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南开大学文学院已退休教授焦尚志从事曹禺及其剧作研究20余载,他告诉记者,外界猜测周公馆就是以周学熙的家庭为依据也并不是毫无根据。“著名戏剧艺术家、导演黄佐临就曾透露,当年他和曹禺路过泰安道附近的一栋豪宅,曹禺就指给他说:‘这就是周朴园的家,好像也姓周。我写的就是这家。’不过在公开场合他都是一再澄清,只说宅子参照周家,但故事是虚构创作的。”
这所豪宅现状如何?记者日前进行了实地走访。由于1976年唐山地震,三多里及澳门路1号震损,只有澳门路3-5-7号基本上保持原建筑风貌。在位于澳门路3号的周学熙故居,记者看到,近澳门路一侧的地下室,已经变成粤园泰餐厅。大房子地上的部分,现在由民园街澳门路居委会使用。居委会的相关人员表示,这里确实是周学熙故居,房屋的外貌也没有太多的改变。这是两幢为三层砖木结构带地下室的中西结合式楼房,并跨二层后楼,整体保护十分完好,窗台下的雕花和围栏,确实还保留着英租界洋房的风貌。然而内部的墙体、门框等处均漆白漆,屋内灯火通明,再也不见曾经的阴暗气息了。
《雷雨》中,周朴园之妻繁漪的原型也是个“天津人”。据焦教授介绍,曹禺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跟一位陆姓同学交往密切,他发现同学的嫂子十分漂亮能干,但同时也听说她并不喜欢她的丈夫,并且与堂弟,即陆姓同学关系暧昧。“据说,她的丈夫的工作和为人都很好,只是有些老实、呆板,所以陆同学的嫂子才看不上他。曹禺由此就想到了妇女的地位,和因为封建包办婚姻而走到一起的夫妻的处境。他迫切地要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焦教授还说,当时阮玲玉在上海自杀一事对曹禺的触动也很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