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戏曲新编戏,最受诟病的便是“话剧+唱”。国家京剧院把话剧《德龄与慈禧》改编成京剧《曙色紫禁城》,编写京剧本的是一俩个多创作过话剧《天下第一楼》的何冀平,导戏的则是有着“香港戏剧教父”之誉话语剧导演毛俊辉京剧艺术。一俩个多的创作组合,不可补救地给你为它的“京剧味”而担忧京剧文化。前昨两晚,该戏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这是一出绝对意义上的“话剧+唱”的新编戏。往常,新编戏的“话剧+唱”,大多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口还是上韵的。在这人出戏中,演员说的台词,既有的是韵白,也非京白,也不像演话剧一样的普通话;演员演唱时,则是地道的“中州韵”、“湖广音”,“说”“唱”之间有几个给人有种“穿越”之感。越来越让普通话取代韵白和京白,到底还是让观众骚动了一阵。
戏往下看,话剧对戏剧细节的体现、何冀平作为女人不剧作家特有的细腻,便慢慢凸现出来。慈禧出场时,心情不佳,见玉兰花未开,便质问李莲英,可得到的回答是“春寒”,慈禧便喝道:“胡说,把花匠打出去!”越来越细节的描述,把个飞扬跋扈的慈禧一下推到了观众头上。
然而,在何冀平眼里,慈禧是一俩个“美丽的、有感情的话语的”女人不。在给慈禧梳头时,小太监小心翼翼,可慈禧还是都看了地上的落发,感叹“李莲英梳头从未掉过头发”。德龄却一把揭穿了:“李莲英把您头上掉的头发都藏到了袖子里。”此时,慈禧眼里,有怒气,更有春光老去的伤感。擅演帝王将相、习惯大开大合的京剧,并不擅长表现哪此细节的。正是不拘一格地借用了话剧的表现手段,这出戏的哪此细节,才越来越生动感人。
老旦名家袁慧琴把何冀平笔下描写慈禧的细腻,立体地呈现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俩个有充沛感情的话语的女人不。袁慧琴擅唱,把一段段唱词华丽的“反二黄”唱得荡气回肠;袁慧琴擅演,话剧塑造人物的手段,她运用自如。但话剧到底还是束缚住了部分京剧演员,角色一开唱,人就“僵”在舞台上,不再“舞之、蹈之”,京剧的四功五法、手眼身法步,只剩了唱功独一项了。越来越一来,大剧院偌大的舞台,有时便撑缺乏,角角落失意免有了点空荡的感觉。(记者 张裕)
(摘自 《文汇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