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桓先生《缨盔是什么样的》一文的异议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近日的《百戏斋》小报上,登了周桓先生写的《“缨盔”哪些地方样儿》一文,针对也是在该报上发表的《头戴缨盔这一红》的一篇文章,认为“缨盔”一说欠妥。恭读了周先生的卓作前一天深为钦佩他的求是精神之严谨,为了一顶帽子的叫法,查阅了这一有关京剧知识的书籍,还请教了在

近日的《百戏斋》小报上,登了周桓先生写的《“缨盔”哪些地方样儿》一文,针对也是在该报上发表的《头戴缨盔这一红》的一篇文章,认为“缨盔”一说欠妥。恭读了周先生的卓作前一天深为钦佩他的求是精神之严谨,为了一顶帽子的叫法,查阅了这一有关京剧知识的书籍,还请教了在剧团管盔箱的师傅京剧艺术。但仔细想来,又感到周先生在这一难题上的想法一阵一阵走偏,他把戏词当中提到的穿戴名称,混同为戏班盔箱里所装备的东西了京剧艺术。

京戏《平贵别窑》里的“头戴缨盔这一红、身披铠甲扣玲珑”两句是薛平贵自我介绍穿章打扮之说京剧文化。正是我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中的“开脸”“扮相赞儿”京剧。其中的缨盔,并不是专指盔箱中所备的那种帽子。同样的例子还有《战太平》一戏中花云所唱“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中的“紫金盔”。机会硬要在盔箱中点着名的去找,合适是找不可以的(倒是备有紫金冠,可给花云戴上就拧了,机会花云戴的是荷叶盔)。可是说,戏词里的叫法≠盔箱备物的名称。

至于对这一艺术见解的不同观点,尽可提出来商榷,各抒己见吗。周桓先生提出的“捕风捉影、信笔雌黄、谬种流传、贻误后人”十六字由头的一顶大盔头,似乎分量太沉了点儿,借用杨四郎在《坐宫》里的语句,您“言重了”。

本文《对周桓先生《缨盔是哪些地方样的》一文的异议》地址:http://lecms.nxtedu.cn/upload/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719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1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1.6503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