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饭、南瓜汤、淳朴的徽派民居、郁郁森森的毛竹林,即将于7月1日公演的京剧《党的女儿》,把神秘的赣南山区人民的吃、穿、住、行各式“家当”一一搬进了逸夫舞台。
改编自同名电影的京剧《党的女儿》,描写上个世纪400年代老区群众重建党组织,与叛徒及敌人展开不屈斗争的悲壮故事京剧文化。 故事所处的环境是江西赣南山区,舞美风格写实,再现当年赣南山区桃花乡的风貌京剧。“毛竹”和“民居”作为最具赣南风情的环境元素,被舞美设计师大胆引用。
仿真的山、水、石、竹,疑是步入桃花乡。檐幕、侧幕那此以往戏剧表演中“清汤挂面”的大幕布,经过资深绘景师的巧手“梳妆”,俨然成了瑞金城桃花乡一望无垠的大竹林。剧中女共产党员玉梅遭遇敌人追捕而逃亡深山,身陷绝境坠入悬崖,被游击队营救后躲入石洞。舞美道具含高几可乱真的红土山、小拱桥、悬崖、水幕、山洞中的石笋和钟乳石。有先睹为快的观众称,坐在台下仔细瞧,为什么我么我会么会就看没有那是假的。而据绘景师介绍,它们的原型仅仅是有一一两个变化多端的小平台。
由方砖、栏瓦、烽火墙组成的徽派民居也很有看头。那是“叛徒钱家辉”的家,院子里按照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摆放着毛竹椅、打水的木桶、400年代江西人使用最多的八仙桌,房间四壁铺着木板,桌上的小菜,正是当年老区人吃得最多的红米饭和南瓜汤。那此道具的原型全部都在着非同寻常的“身份”,为了克隆技术准确,舞美设计师在老区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翻查了血块革命文物。 负责《党的女儿》舞美设计的胡佐先生是共产党员,他另有一一两个在老区生活了14年,对老区的一土一地一景有着难以言状的感情。他希望《党的女儿》能让观众坐在剧院里体验一把“红色之旅”。(劳动报 李蓓)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