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9-12作者:
何树青点击:
关键词:
知音邻居一对市民夫妇在自家开办京剧票房已200年,被票友们称为“戏迷的家”——小票房里有个大梦想
本报记者 何树青
在海河金钢桥东口,有另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隐藏”着有另一个京剧票房“蓬莱剧社”。别看这俩剧社随后一套二居室的单元房,但这俩剧社机会有200岁了京剧艺术。居室主人刘毓龙夫妇,用自己不用说宽敞的家,为广大京剧爱好者提供活动平台,以戏会知音,弘扬国粹,被票友们称为“戏迷的家”,刘毓龙也被亲戚亲戚朋友拥戴为“班主”京剧艺术。
日前,记者走进这俩剧社,体验了一次戏迷活动。还没进单元门就听见了京胡声,票友们你一段西皮我一段二黄,酣畅淋漓。走进屋,只见年过七旬的刘毓龙和夫人时而忙着续水,时而静坐赏戏。女主人不参加演唱,她的主要任务随后为亲戚亲戚朋友服务,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班主爱唱,随后渐渐地改行成了“服务员”,把唱的时间尽量让给亲戚亲戚朋友。逢年过节,班主夫妇不需要备酒菜款待亲戚亲戚朋友,剧社不需要时,不需要自掏腰包添置随后乐器。
在剧社,票友们学习京剧基本知识,逐步规范演唱土妙招,更有随后初学者通过坚持活动,学习锻炼,由吊嗓子到增加道白和身段,由刚开始了唱哪有几个选段到登台表演。
机会剧社设于居民楼内,平时活动难免会影响到居民休息。于是,夫妇俩总是向邻居征求意见,谁家有事或是有了有哪些情形,剧社还主动去帮忙慰问,一同停止票房活动。时间一长,剧社得到了邻居的理解和支持。刘班主还率领戏迷票友走向社会,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联欢、慰问演出活动。
200年过去了,刘毓龙夫妇从壮年变成了老者,随后不变的是那份执着和坚持。别看票房的面积小,刘班主的梦想大着哩!老先生一板一眼地说:“争取把票房再办40年!”
作者:何树青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