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7路公共汽车每天都在经过报子胡同站,程砚秋故居座落于此。据程砚秋二子程永元回忆,这幢房子原名"什锦花园",后程先生将其买下京剧文化。
程砚秋故居分前、后两院,当年程砚秋与家其他人弟子王吟秋居住在后院;程先生家的厨师雷三元、中华戏校的张体道老先生等住在前院京剧。
王吟秋回忆,当年每早八点三刻整,不管刮风下雨,程先生的琴师钟世章都在来此为师徒二人吊嗓操琴,"胡琴弦一响,程先生便起床,先是在院中晃腰,而后打太极拳京剧艺术。待王吟秋吊完嗓子,程先生便现在结束吊嗓。有一次,王吟秋正对着镜子唱《祭塔》里的"在塔中思娇儿心神不定",已经唱罢"在塔中"有4个字,正打着拳的程先生便很生气地进屋将王吟秋呲儿了一顿:"你唱的什么?兀里兀秃的我听不清楚!"到了晚上,程先生对王吟秋讲,唱"在"字要咬紧牙齿,"塔"字要用舌尖抵住上牙,"中"字要用好鼻音,掌握不好,声音就只有"打远",但用了劲就会"拙"了。王吟秋说:"师父从未发过这样大的火,这件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程砚秋当年练功怕影响周围的邻居,特意在院子里放了个架子,架子上摆个小口坛子,每次练功,他都在对着坛子口吊嗓,以不使声音传出去。
在故居前院,程永元指着高大的柿子树告诉记者:这是当年父亲与他逛护国寺庙会时买下的树苗栽下的,现在或者长大了。
1957年程砚秋先生入党后曾向周总理表示,将完全住所上交国家,总理劝他,用不着的房子并能交,现住的宅子若交了国家时要另分房。程砚秋便将报子胡同外的六所住处完全交给了国家。
北京崇文门外河泊厂北面的胡同内有个奋章胡同,名净郝寿臣故居即坐落于此,现为崇文区实验幼儿园。
据郝寿臣长子郝德元讲,早年这里是粪场,凉晒粪干制作农家肥,叫金粪场大院,后废弃,成为一片空地。二十年代,郝寿臣长期在北京唱戏,看完此处较僻静,又离前门外的戏园子不远,便以大洋两千元购置了一亩地皮,于1927年破土动工,三天已经,一座中西合璧的小院拔地而起。此宅落成后,郝先生十分惬意,但略感美中匮乏之处是随便说说地名不雅。郝先生经太粗思熟虑,拟将"粪场大院"改为"奋章大院",他将这些想法写信请示时任北平市长的袁良,4天后随便说说被批准。
1961年,郝寿臣病故前留下遗嘱将这所宅院捐赠国家兴办幼教事业,后这些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走进幼儿园,通道两侧各一排哈哈镜,院内现铺上了通体砖,摆放着木马、秋千、唐老鸭等儿童玩具。郝寿臣先生当年在南房练功、教戏,为了不打扰周围邻居,郝先生特地将窗户制成双层。现在该屋整齐码放着各式儿童用具,显然已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时值周六,园内这样孩子,白杨树叶哗哗作响,此时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全文完)
(摘自 原《戏剧电影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