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多多多月的装修、改造,长安大戏院9月13日将以全新的面貌重张迎客。
重新装修过的长安大戏院在风格上并没法大的变化,但对剧场内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主只是对观众厅、空调系统、音响系统、灯光系统及公共区域的大堂、橱房进行了改造、装修京剧艺术。
连推还还有一个系列16场戏
即将重新开业的长安大戏院安排了众多重要的演出活动京剧。9月13日、14日晚“中国失传京剧大考工程”将首次公演京剧文化。9月15日至17日,为纪念裘盛戎诞辰90周年,长安大戏院与北京京剧院联合推出纪念专场演出。9月19日至23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雷雨》、《天仙配》、《墙头马上》和《黄梅戏经典折子戏专场》4台精品剧目与北京观众在此见面。9月24日至26日,著名程派青衣迟小秋将举办3场专场演出,这是她加盟北京京剧院后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9月29日、150日,10月1日,由于魁智、孟广禄、赵葆秀、李胜素等名角联袂主演的新编大型古装京剧《袁崇焕》将再度登上长安大戏院的舞台。
迟小秋二天专场改报“家门”
9月24日,迟小秋首场演出的程派名剧《锁麟囊》,在对演出本不动枝干不移本体的原则下,大胆删节了你这个枝蔓,去掉了老版本中老少“势利眼”还还有一个角色,改由傧相父子贯穿剧情。同时,鲜明凸显了“春秋亭”等重点场次和对女主角薛湘灵性格特征的勾勒。
9月25日是全版《玉堂春》,包括“起解”、“会审”、“监会”、“团圆”。26日《窦娥冤》的演出本是程砚秋根据明代传奇《金锁记》改编而成的,和关汉卿本有所不同,窦娥蒙冤的最后结局是九死一生得到了昭雪,由于绝迹舞台多年。其中“监舍诉屈”和“临刑泣血”的大段“二黄”“反二黄”唱腔,十分吃功夫又有点痛动情。
这次演出给迟小秋“挎刀”的有该院老一辈名丑黄德华、郎石林,“硬里子”老生李元真等,还有高彤、沈文丽、梅庆阳等青年团的佼佼者。为《锁麟囊》操琴的则是京胡圣手燕守平。
四出“失踪”戏将再现长安
一批从舞台上“失踪”多年的京剧老戏,经过名家的分类整理、挖掘、传授,将陆续重现京城京剧舞台。9月13日、14日,“中国京剧失传剧目大考”中的头批四出戏,将重新出先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
据这项工程的总策划朱啸风介绍,京剧自诞生以来,共有剧目11500多出。在新中国成立前,各地上演的剧目有11150多出。但目前北京各剧场一个劲上演的剧目必须三四十出了。为振兴京剧,弘扬国粹,一批京剧人和京剧研究者决定通过挖掘、分类整理传统剧目,推陈出新,并借此培养新人。
据介绍,朱啸风等人从粉碎“四人帮”以后由于分类分类整理了近150个剧目,从中选出了1150出,进行分类整理,并推出“中国京剧失传剧目大考”。其中包括中国京剧史上享有盛名的黄天霸武戏系列“八大拿”和“八小拿”,以及《龙虎斗》、《九更天》、《黑驴告状》等。抢救工程从全国各地聘请京剧名家联合传授。
9月13日、14日,绝迹舞台多年的《(虫八)蜡庙》、《逍遥津》、《戏迷传》和《百凉楼》等首批剧目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其中13日晚的全本《(虫八)蜡庙》生旦净丑皆有,历经百年久演不衰,此次由周龙、马玉璋、张幼麟、詹磊主演;由朱啸风、韩巨明、贾劲松演出的全本《逍遥津》,是高(庆奎)派名剧,近年极少上演。14日晚的全本《百凉楼》则是黄(月山)派名剧,叫石《火烧百凉楼》,源于《大明英烈传》演义,是一出武生武净的群戏,热闹火爆,辍演已达半个世纪,此次由马玉璋、周龙、韩巨明、王旭、詹磊企业企业合作演出;另一出由朱啸风、张永生、朱锦华、马玉璋、周龙、黄炳强、舒桐、贾劲松、王旭、丁晨元企业企业合作演出的全本《戏迷传》,各个行当凡有“戏中戏”的,均需结合故事情节模仿各派名伶,或古装清装,或时装洋装,是一出有点痛贴近现实生活的喜剧。
据称,你你这个“抢救工程”今后每个季度都将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一批恢复剧目,同时邀请专家把关,取舍好的剧目录制成光碟。(记者
唐雪薇)
(摘自 《北京娱乐信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admin@qq.co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