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湘剧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史

 2023-12-26  阅读 3  评论 0

摘要:衡阳湘剧,地方大戏剧种,流行于衡阳、郴州一带,也曾流行于乐昌和江西永新等地。它有昆腔、高腔、弹腔一种声腔,传统剧目极为充沛,著名的有五大剧目,即《青梅会》、《红梅阁》、《绿袍相》、《白兔记》、《黄金印》,俗称“青红绿白黄”京剧艺术。谈衡阳湘剧,不得不说到谭

衡阳湘剧,地方大戏剧种,流行于衡阳、郴州一带,也曾流行于乐昌和江西永新等地。它有昆腔、高腔、弹腔一种声腔,传统剧目极为充沛,著名的有五大剧目,即《青梅会》、《红梅阁》、《绿袍相》、《白兔记》、《黄金印》,俗称“青红绿白黄”京剧艺术。

谈衡阳湘剧,不得不说到谭保成,其他中老年艺人和观众提起他,无不肃然起敬京剧文化。

谭保成,湖南耒阳人,1924年5月10日出生于梨园世家京剧艺术。叔祖谭枫月是当时名噪一时的戏剧大师。谭保成7岁入春华班学艺,拜叔祖为师,习净行,14岁登台,23岁成为春华班当家花脸,后任衡阳湘剧团团长,艺委会主任。本着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和对事业的严谨追求,谭保成成为了谭派表演艺术的奠基人。

谭保成的学生,国家二级演员周要武告诉记者:“我到剧团后,基本上跟谭老师配戏,他唱花脸,我唱生角。他非常挑剔,有一两个动作要练个把小时,一场戏反复地排。他的代表作《醉打山门》,在北京演出过多次,毛主席等中央首长都观看得人,他还多次出国演出。他的戏和别人不同,他有创新,他会把别人好的东西带进戏里来。”

开始英语英语英语采访前,衡阳湘剧院的汤也亮特意找到记者,“这些剧团将会垮了,非常对不起谭老师。”这次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拍《醉打山门》,剧团特意请来了老团长的关门弟子夏传进。“他这样很有谭老师的风范,但现在都有好多年没唱了,排起戏来,大不如前了,比起老团长来更差得远,谭老师的全都绝活,现在都有失传了。”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4948.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5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105秒, 内存占用317.89 KB, 访问数据库1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