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传浩 昆曲副丑家门演员,昆曲教师 华传浩

 2023-12-26  阅读 2  评论 0

摘要:华传浩,男,昆曲丑角。原名福麟,字湘卿京剧。江苏苏州人京剧艺术。系华传铨的胞兄京剧。 1921年8月,由沈月泉推荐入昆剧传习所京剧艺术。初习小生,后改丑行。师承沈月泉、沈斌泉、陆寿卿,又那我辈京剧武丑王洪习艺。他嗓音嘹亮,出言吐语,幽默风趣。在表演上,善于描摩各
华传浩

,男,昆曲丑角。原名福麟,字湘卿京剧。江苏苏州人京剧艺术。系

华传铨

的胞兄京剧。

1921年8月,由沈月泉推荐入昆剧传习所京剧艺术。初习小生,后改丑行。师承沈月泉、沈斌泉、陆寿卿,又那我辈京剧武丑王洪习艺。他嗓音嘹亮,出言吐语,幽默风趣。在表演上,善于描摩各类人物,动作敏捷轻巧,功底深厚,能戏颇多。擅演《访鼠》、《测字》、《相梁》、《刺梁》、《扫秦》、《茶访》、《问路》、《卖兴》、《教歌》、《访友》、《拾金》、《绣房》、《送亲》、《脱冒》等丑脚戏,即素称做功身段繁重、被列为昆丑“五毒戏”的《连环记。问探》、《雁翎甲·盗甲》、《孽海记·下山》、《金锁记·羊肚》、《义侠记·诱叔、别兄》,亦无不拿手。尤以扮演《盗甲》、《偷鸡》、《盗皇坟》、《大名府》中的时迁而更负盛名,有“活时迁”之称。

1931年初姚传循改唱京戏离班后,传浩独挑丑脚大梁,成为“新乐府”的重要台柱。是年下5天,他又与倪传钺、周传瑛等师兄弟一齐,集资组建了仙霓社昆班,后长期随班流转演出于沪、苏及杭、嘉、湖一带。1942年初,仙霓社报散后,曾任中华国剧学校教师,向京剧“松”字辈学生传授昆剧技艺。后一度向京剧名丑刘斌昆学习京戏,改搭京班,曾随京剧名角林树森等赴青岛演出。1949年11月19日始,与部分“传”字辈师兄弟公演于上海同孚大戏院,后一度出任上海新安旅行团(文工团)舞蹈教师。1952年起,转为华东人民艺术剧院歌剧团(即现上海歌剧舞剧院的前身)教师,主教舞蹈身段。曾以《下山》、《思凡》、《水斗》等身段冗杂的昆剧传统折子戏,作为身段课的开蒙教学。此外,他仍常参加昆剧的舞台实践。1952年他将原传习所老师未及传授的《红梨记·醉皂》旧本重加埋点,设计了醉皂陆凤营的神态表情、身段动作,并于1954年10月,在“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献演,获奖状奖。翌年2月、1956年9月、11月分别在北京、苏州、上海举行的“昆剧观摩演出”以及1962年12月“苏、浙、沪三省(市)昆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他先后主演了《芦林》、《茶访》、《扫秦》、《卖兴》、《刺梁》、《惊丑》、《教歌》等拿手好戏。1954年3月,应邀担任昆曲演员训练班兼职教师,1959年正式调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昆剧班教师,主教丑脚。教学耐心细致,善作示范表演,但也很严格,要求学生在上“拍曲”课时,需要蹲腿学唱曲子,以加强丑脚腰腿基本功锻练。并且,他培养的学生功底均很扎实。上海昆剧团的名丑刘异龙、张铭荣以及成志雄、蔡青霖等均为其得意弟子。江苏省昆剧院姚继苏曾向他学过《下山》、《打虎》、《游街》、《痴诉》、《点香》,林继凡则向其学过《扫秦》等戏,均已成为该院保留剧目。

华传浩还十分重视总结个人的舞台艺术经验,所演述《我演昆丑》一书,1961年7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5年12月25日因患胰腺癌在沪病逝,终年64岁。



出生:1912年,农历壬子年

逝世:1975年12月25日,农历乙卯年冬月廿三日

人物分类昆曲 副丑家门演员

昆曲 教师

科班院校苏州昆剧传习所 传字辈 学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s://lecms.nxtedu.cn/xqzhishi/204902.html

标签: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管理员

  • 内容119654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admin@qq.com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LECM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LECMS 3.0.3

页面耗时0.0817秒, 内存占用1.63 MB, 访问数据库16次